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

一股杀心从心底涌起。不管有没有串联,是时候挑出这根刺了。

他恶狠狠问道:“你们都是这个意思。”

徐达在下面也是有苦难言,自己人不说,那些政敌简直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开国后,他一直处于低调状态,从不张扬。

如果这样就能消除皇上心头的猜疑,历史上也没有杀功臣一说。

何况面临这样的状况,太子身体不适,燕王气概非常。自古这夺嫡之争,非常忌讳外人介入,搞不好就是浑身碎骨。一般人避之尤嫌不极,怎会轻易参入。

诸葛亮那么厉害的人,都不敢参入刘表两个儿子之争。就算被刘表长子刘琦强求,也只敢在一个撤出楼梯的阁楼,对他说点隐隐约约的话。因为,外人不说参与,提都不能提,那是死路一条。

可谁叫自己是皇四子的丈人呢,你说没有,人家能相信吗?

徐达一阵心冷,委屈和恐惧使他浑身颤抖。他早就想交出军权,奈何历史的教训和手下一班人的抵制,令他不敢乱动。不交,皇上不满,交了,手下人不说,拿什么保证自己的性命。恐怕到时,就是应天府的一个衙役,就足够要了自己的命。这也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不要一味责怪谁,现在皇上与众武将,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见朱元璋发问,他不得已出班回到:“臣年事已高,对疆场之事有力不从心之感,还请陛下另选高明。”

朱元璋讥讽道:“众人并不这么想,他们还等着看你立功封王呢。”

在大明朝,没有活着的异姓王,除非死后被追封,这是朝廷底线。

这般剜心的话,从皇上口里冷冰冰说出,徐达悲愤莫名,在心里大骂道:“朱重八,老子为你征战一生,替你打下这花花江山,你就准备卸磨杀驴。”

可他明面上不敢顶撞,只能默默垂头不语。

一股窒息的气氛,徘徊在朝堂的上空。山雨欲来风满楼,处身事外的文官们也是煌煌不已,几年前的胡惟庸案历历在目,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事也不少见。

朱标到底仁厚,对人心不像朱元璋过分猜忌。没有根据的事,把当朝第二的人整下去,于心何忍,莫须有可是千古疑案!

历史上,他是非常反感父亲残杀功臣的,这与他受的教育与天性善良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