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是非功过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64 字 20天前

冯过很想建议王棣与蔡京划清界限,但似乎不太容易,小姑父是蔡卞哪,即便阵营不同,同胞兄弟这个事实是抹不去的。

说来也妙,蔡京兄弟俩都身居要位,却是各处政见完全不同的敌对阵营。蔡卞曾反对蔡京重用宦官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在其他政事上,蔡卞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

当然,王安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也曾上书反对变法,直言变法的危害。

咳,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嘛,相煎何太急呢?

不管怎样,王棣去了汴京,就凭他的亲友群,想泯然众人也难。

与之相比,冯过可就差远了,恩师资哲、忘年交辛弃疾或者再加上座师李格非,与蔡京兄弟及王安礼相比,怎么看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呃,或许还有会试的房师与座师,杨廷和嘛,会厚积薄发。但会试可还没放榜呢,所谓的“座师”尚作不得数。

但外界可不这么看,这从今科会试排名榜赔率就可看出,冯过可是高居第三的。嗯,第一是福建延平黄裳,第二是浙江永康陈亮,看来,冯七郎是与“探花”耗上了。

黄裳呀,冯过略略有些激动。

为何只是“略略”,那是因为金大侠的小说依托历史写的很真实,让人难辨真假。

那本小说中如是说:

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而委派刻书之人,便叫做黄裳。

黄裳刻书时已然67岁,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抛去资料收集,黄裳校对共花四年,每周需校对约二十七万字,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高手,并着写了天下学武之人视为至宝的经书——《九阴真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练了《九阴真经》,便是郭靖那么个木讷愚钝之人也成了一代宗师。

冯过摸着刚长出的胡茬胡思乱想:嗯,找个机会结识一番,就此圆了武侠梦也是有可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