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逝川流光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49 字 14天前

由于主帅高遵裕不能很好的协调五路兵马,处理将帅之间的关系;而各路兵马又互相猜忌,贪功争赏;王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破城,高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错失战机。因缺乏攻城器械,对灵州久攻不下,时逢严冬,大风夜寒,士兵缺乏御寒衣物,粮草溃乏。西宁决堤放水,在黄河水泛滥的情况之下,定军将士被淹,水浸寒冻,遂以溃归,仓促撤退,导致劳师动众,无功而返。在撤退过程中,又不能做到有序行进,遭遇西宁兵偷袭,士兵逃散,民夫溃逃,伤亡惨重。

这次行动,大定出动约三十万军队,以及超过二十万民夫。由于高遵裕无能傲慢嫉妒,致使战役失败。定军死伤共计二十多万,此说法比较可信。五路伐宁,定军将士表现非常英勇,深入沙漠作战,斩将夺关,击溃宁军精锐,攻占了兰州、银州、夏州、宥州等西宁重镇,占领西宁的横山米脂地区,夺取西宁数处窖藏物资,直至兵临城下,最后因指挥不当,后勤保障不力,不败而退,令人扼腕。

张舜民当时为环庆路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随军出征,王师无功,张舜民在灵武有“白骨似沙沙似雪”,及“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之诗句,转运判官李察闻奏,坐谪监邕州盐米仓,又追赴鄜延诏狱,后改监郴州酒税。

李复为河东转运使属吏。在五路伐宁战役中,组织民夫,移金转饷,饮冰卧雪,“惮六州之寡,漫历半岁,徒惮百为,事切应期”得到朝廷奖励。

沈括为鄜延路安抚使,统筹鄜延路的防御工作,妥善协调友军及将帅关系,处理逃兵溃卒,支援前线,五路伐宁战役后,升任龙图阁直学士。

而高遵裕、刘昌祚、王中正被贬官处理,李宪则因战功升为泾原路经略安抚制置使,配给卫士三百人,加封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降将董毡也进封为武威郡王,只有刘昌祚有点冤,一代猛将从此沉沦,无所作为。

小主,

此战影响之深不言而喻,大定在兵临城下的大好形势下,功败垂成,不战而退,溃不成伍,几十万大军,几代人的经营,顷刻化为乌有。

八字以概之: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此等大事纵然有人想遮掩也是不成的,秋后算账呗,撸一批贬一批罪一批,总得给天下一个交待。

怪异的是,此次五路伐宁居然无有一名文臣参与,一应事宜皆由兵部、枢密院商讨谋定再上禀皇帝。说好的文臣执掌朝政呢?事实当然是皇帝知晓文官们的尿性,很是强硬的来了回独断专行,寻思着干一票大的。

西征败退,文臣们自然不干了,弹劾奏章雪花一般的飞往通政司。通政使不敢接锅,悉数转呈内阁。阁佬二话不说,将奏章堆满皇帝的御书房。皇帝陛下一概留中不发,只当不晓,这是皇帝的杀手锏——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是的,就是耍赖了,怎么着吧?别说,还真没奈何,你堂堂一国之君都用王炸了,哪要得起?

不过,文官们并没有逼宫,而是把注意力转向了别一桩更为重要的事情。那便是金、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