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伯的搅和下,几把牌打的乱七八糟,但是又热闹极了。
方大伯打牌的时候不做人,但是作为局外人的时候,还是挺会凑趣儿的。
他适合当气氛组,不适合当选手。
吃饺子之前,要先祭拜。拜保家客,拜老天爷,拜祖宗,拜灶神,拜门神。
上泗这片区域,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石头台子,就叫烧香台,或者香台子,在堂屋门口东侧一点。
平时就当个普通台面使,上面也可以放东西。但是一旦到了过节的时候,它立马变身,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上面要放香炉和贡品,是祭拜的第一步。先拜完老天爷,才能拜别的。连祖先都要排在后面。
王春妮儿和张文娟包了一下午。不光要包够三十晚上吃的饺子,还得把初一早上吃的给包出来。
他们吃的还不光是饺子,里面还混了几根面条。饺子是元宝,面条是串元宝的线。这两样必须都吃,才能保佑你来年发财。
等到走完全部程序,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
方大伯送大家出门,叮嘱道:“明天早上早点来,吃完饺子咱们一起去拜年。”
初一拜年也有很多讲究,同辈的男人凑一波,说去谁家就一起去谁家,到了那儿也有的聊。同辈的女人凑一堆儿,也是一起去拜年。
大家都按照辈分排序,从最大辈的开始拜起,往下类推。
虽然他们拜年的对象差不多,但男人和女人是分开走的。
而且神奇的是,他们经常都能岔开,凑不到一起去。
方家兄弟辈分小,来给他们拜年的人很少。
宝珠家里通常就接待两拨人,一波来的特别早,就是牛蛋和二蛋,俩人吃完早饭就先跑过来,问二哥和二嫂过年好。
另一波就来的特别晚,通常是拜年接近尾声了,同辈的兄弟们,以及和宝珠一辈的侄子侄女们会来拜年。
正月初一拜完年,初二就开始走亲戚。
初二回娘家,初三开始就按照亲疏远近排序。老一辈的亲戚通常都放在最后走。
比如有的人家,太爷那一辈的亲戚依然在走动,但这门亲戚就放在最后面了。
上泗走亲戚的习俗也特别有意思。
你带到亲戚家去的礼品,他们不能全都留下,最多留下三分之二,超过这个量,就会遭人耻笑。其实三分之二也会遭人嘲笑的,标准的做法是留一半,压回去一半。这样才显得你会做人。
所以走亲戚带礼物,要带双数,这样方便人家留一半。
礼物的标配里还包括一块儿肉,被称为“礼条”,这是肯定会留下的。
别看过完年你需要走的亲戚恨不得有十几家,但其实你只需要准备一到两份礼品就行了。
礼品最大的作用,就是周转。你买的礼物送到了亲戚A家里,亲戚A家的礼品送到了亲戚B家里,亲戚B的礼品送到了亲戚C家里,亲戚C的礼品又回到了你家。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