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新朝

有不少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凑热闹。

当然,凑热闹的这些人当中,自然是不乏自诩心有乾坤,但却怀才不遇,抱着来大安城碰运气的人。

毕竟加冕仪式是震荡天下的大事,机会肯定会比平时大得多。

整个大安城人满为患,热闹非凡,放眼望去人头攒动,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人。

这一群人的到来,很是拉动了一番大安城的经济发展。

这段时间,大安城的酒肆茶馆,以及客栈全部人满为患。

各个开酒肆茶馆,以及客栈的人都狠狠赚了一笔。

齐言之跟尹绍之带着塞北各族首领也来大安城凑热闹了。

齐言之跟尹绍之毫不客气地住进了徐府,白日里还特意去大安城逛了逛。

“几个月不来,”尹绍之走在街道上,看着四处都是人头:“大安城热闹了不少了。”

“新王即将加冕,”齐言之说:“自然有不少人来凑热闹,绍之,你看,这些人大多都是读书人。”

尹绍之侧头看着徐凤鸣:“凤鸣,我看些人大多都是抱着大展抱负的心来的,其中肯定不乏有雄才伟略的人。

现在天下初定,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凤鸣兄可千万别让明珠蒙尘啊。”

“绍之放心,”徐凤鸣笑道:“赵宁都安排好了。”

“正是呢。”姜冕跟郑琰并排而行:“这段时间秦大人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赵兄和凤鸣兄也是,总逮着一只羊薅羊毛。

我若是秦大人,绝对撂挑子不干了。”

众人:“……”

徐凤鸣听他这么说,侧头看他,似笑非笑道:“子敬所言有理,那么我跟赵宁说一声,让你去替他?”

姜冕:“……”

郑琰一听,忙把姜冕往怀里一拨,急道:“公子,你别听殿下胡说!”

几日后,到了加冕仪式举行这日。

大安城万人空巷,祭台下围满了人。

不但禁军全体出动维持秩序,孟案还特意派出精兵,以免发生意外。

赵宁跟姜黎一人一身王袍,在百姓的注目下登上高台。

赵宁一身玄色王袍,姜黎则是一身青色王袍。

两人头戴王冠,伫立于高台之上,整个人沐浴在光里。

高台下寂静无声,全是人,禁军和士兵尽忠职守地守在祭台边。

徐凤鸣等一众大臣跪在祭坛下,姜冕和一头白发的苏仪站在人群中。

苏仪抬眸,静静望着高台上的姜黎。

高台上,奉常神情端庄肃穆,念诵着吉语。

姜黎和赵宁各自手持长香,祭拜天地。

语毕,奉常手持托盘,托盘上是一副纯金打造的王冠。

姜黎整个人浸在光里,他头戴王冠,一身青色王袍,脸上那具精美繁复的面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使得他整个人都在发光。

赵宁一身玄色王袍,跪在台中,他腰身笔挺,犹如山峦,王袍上以金线绣的暗纹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犹如万顷海水荡漾。

姜黎摘下赵宁头上的王冠,放在一名内侍手上的托盘内。

内侍弓着身,端着托盘退至一旁。

姜黎拿起奉常捧着的王冠,戴在赵宁头上,至此,加冕算是完成了。

姜黎完成加冕仪式,退到一旁,赵宁起身开始念祭词。

高台下的百姓有点躁动,士兵们犹如一尊尊雕塑,手持武器,漠然无声地组成一个包围圈。

徐凤鸣跪在一众大臣中抬头,从他这个角度看,只能看到赵宁宽阔坚挺,犹如山脊一般的背脊。

赵宁声音低沉,语气不疾不徐,语调抑扬顿挫。

他声音不大,却带着独属于君王的威严和气势,准确无误地传入了在场所有人耳中。

徐凤鸣耳边萦绕着熟悉的声音,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赵宁。

这一刹那,徐凤鸣忽然很感慨。

当初在安阳城求学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跟赵宁亲手结束这场乱世。

恍惚间,时间仿佛过去了很久。

遥想在安阳城的日子,徐凤鸣觉得那像是上辈子的记忆了。

赵宁王袍上的暗纹反射着光,不知道是光线的原因,还是自己迎着光盯着赵宁看得太久可。

他忽然发现,自己竟然看不太真切赵宁的模样,

徐凤鸣有点愣神。

耳边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朝拜之声。

赵宁已经念完祭词,面朝文武百官和百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有百姓和大臣纷纷行稽首礼,跪伏在地,朝拜天子。

“吾王盛世,千秋万代,万世其昌!”

“天子万安!”

徐凤鸣猛地回过神来,跟着众人一起跪拜天子。

“天子万安!”

“天子万安!”

赵宁神色冷淡,站在高台上,一眼,便在一众大臣中找到了徐凤鸣的身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宁跟高台下的徐凤鸣四目相对,两人相隔几十米,都不能准确地看清楚对方的面容。

但这一刻,徐凤鸣却福至心灵,似乎读懂了赵宁未曾宣之于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