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计家的生意(卷13 成长的烦恼 35)

采购自行车的是计家,作为家中的官员之一,计无策算是很早就和汉国有交情的人,在他的运作下,族中一个兄弟,名叫计无光的,几年前参加过汉国的培训,也拿到了文化合格证。

这个计无光,虽是计无策的弟弟,其实年龄相差很大,他到盐州时,也只有十六岁。

计无光家中条件不错,也上了多年私塾,但在考取功名上,并无天赋,家里看他对奇技淫巧颇感兴趣,便送到汉国学习,以便学些本事。

只带了两个随从的计无光,到了汉国后,就被编到一个培训班,两个随从也被编到别的班,住宿也不在一起,这让计无光学了不少生活常识。

十几天后,就从一个衣来伸手的公子哥,转换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普通人了。

半年时间,他和两个随从就都拿到了合格证,从初级班毕业,因为身份原因,他们没有机会升中级班,只能离开学校。

学校的花销很少,半年时间计无光攒下不少钱,他在盐州租了个小院,带着两个随从在盐州住了下来,跟家里说的是继续上学。

这两个随从也是机敏之人,一个叫张毛,另一个叫王太。

后面的时间,三个人到不同的厂里做学徒,或者在小店里当账房,还参加过民兵训练,俨然是一个标准的盐州土着。

到了十八岁,家里叫他回去,他这自由舒心的日子算是到了头。

计家和盐州有些生意,原来都只是布匹木器,自从计无光回去后,计家开始了自行车生意。

南陈原来有几家做自行车生意的,身份都比计家高,计家自然不敢去得罪,计无光却是另辟蹊径,进来自行车后,将其拆解,按零件卖。

其中几个轴承的价格,就已经达到半辆车的进价,着实暴利。

此时,计无光在一间很大的作坊中,看着正在拆解的机器,随手拿起一个零件,口中喃喃,“前转向轴承又升级了。”

他带着这个轴承,到另外一个作坊中,这个作坊噪音很大。

他把一个管事叫了出来,问道,“轴承仿制的怎么样?”

管事回道,“能成了,就是太费工时,造一个,比买十个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