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南陈工业(卷11 内部整训 11)

吴八尺本来就是南陈人,金狼几次南侵,他的家乡遭遇多次兵灾,就往南逃,一路上,家人们都失散了,最后只有他一人到了明崇岛。每每想起刚娶进门几个月的媳妇,他的心就隐隐作痛。

到明崇岛时,他马上就要二十岁了,刚开始跟着建筑队干粗活,能有个温饱。建筑队的新人也要参加学习,考取“初级文化合格证”,和他一起进建筑队的人,都说学习还不如搬砖,他却是很喜欢学习,没多久就从夜校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拿到了合格证。

有了证,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很多,他可以进很多工厂,也可以参军,想到自己的家人也许还活着,他选择了参军,据说他们经常要到江北“执行任务”。

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吴八尺,有把子力气,军事技能也是中等靠上,参加了几次战斗之后,他就因为表现突出,提拔成了班长,再后来,又立功成了排长、连长。

当了连长之后,因为在战斗后撤退时摔伤,就申请退出一线,成为军事情报局南陈处的一名干部,当时南陈处也没有几个人,他的管理经验丰富,不久就任命为南陈处处长。

这次到了南陈,他以商人身份做掩护,专门贩卖毛巾、缝衣针和引火棒。

之所以选择这些商品,是因为这些商品,大汉规模生产后,已经成功占领南陈市场,如今贩卖这类商品的小贩很多,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从北边逃难过来的,这个身份,比较容易隐蔽。

吴八尺第一站来到了杭京南,这是南陈最大的冶铁坊,根据情报,这里技术最好的人叫宋听风,是第十二坊的坊主。

南陈的冶铁匠人虽不是贱户,地位却也不高,很多都是子传父业,代代相传下来。如今冶铁已经有些规模化生产的萌芽,再靠一家人,是撑不起一个坊的。

如今一个坊,少则四十余人,多则六十余人,核心是匠人一家,父子相传掌握着技术,其余人大多是失地农民,在坊中干些搬运之类的粗活。

宋听风的十二坊是个大坊,不仅人多,冶炼炉也是这里最大的炉子。

吴八尺到了这里后,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管理,各个坊间是可以自由走动的,期间有卖各种吃食的,也有卖针头线脑的。很显然,南陈对于这些初级产品并不重视,这给了吴八尺很大的活动余地。

他住进了一间小小客栈,这家客栈只有几间房,前面大堂会向客人提供饮食,也向过路人、冶铁坊的工人售卖饮食。

这家小客栈,实际是南陈司开设的,但吴八尺是高级官员,按规定,不允许直接联系这些有可能叛变的暗桩,他只是在这里暗中观察,等待其他人前来汇合。

在别人眼中,吴八尺是一个很不敬业的货郞,他不象别的货郎,天一亮就挑着挑子出去,他起来的很早,但出去的会晚一些,也不甚在意生意,倒是对吃饭很关心。

吴八尺一到吃饭时间,不是在这个小酒馆,就是在那个小饭店,开始总是一个人吃,慢慢的人熟了,也会和别人一起拼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