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避免被伏击,孔思松命令队伍停止前进,保持警戒,然后派出一个班去探路。
金狼军大营外有两道壕沟,还有鹿呰,一个班的人费了半个小时才进入金狼大营,仍是没有发现敌军,此时他们感觉相当诡异,只能派出两人回来报告,孔思松又派一个排,进入敌军大营,警戒前进。
又过了一个小时,排长派人回来,报告说金狼军已经放弃大营,营中还有很多物资没来及带走。
孔思松立即命令骑兵四处侦察,骑兵分成多个小队,搜索敌营附近几里的范围,发现了不少金狼军逃走的痕迹,却没有发现敌军,说明敌军是有序撤退。
看看天色已晚,孔思松命令进入金狼军营的侦察人员撤回,在自己大营四周设下各种埋伏和暗哨,又多派巡逻队,以免被敌偷袭。
一夜无话,次日孔思松再次派人进入金狼军营搜索,仍未发现有人,仔细检查,找到不多的军粮,为避免金狼军再次利用这处大营,孔思松命令将营中所有物资拆除,木料、粮食等有用物资,一律运到附近河道中顺河送到下游,其余东西丢弃或焚毁。
仅拆除大营,就耗费了孔思松五天时间,陈宇峰和戚严早已得到报告,孔思松在报告中,希望击破金狼军的第二个大营,也就是驻守马栏县,威胁金田的塔兀。
塔兀手上有一千骑兵,一旦对战,难度会明显超过与步兵对战。
参谋部并不急于打第二战,按照参谋部的安排,孔思松带着部队回营休整,同时进行战后总结。连敌军面都没有见到,这总结还真不好写,用已经是代连长的罗梧桐的话,这一战的感觉就是,“努了个大力,放了个小屁。”
众人哄笑,但总结还是不能这样写,这费脑的事情,还要他自己好好思量。
和罗梧桐一样,担任代连长、代排长的士兵很多,他们没有经过军官培训,只能临时“代”着,看这形势,一时半会也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培训。
趁着休整,孔思松组织一部分军官搞攻打塔兀大营的兵旗推演,塔兀大营的基本情况他们都有,只是不知道拥有骑兵的塔兀会如何利用这个优势。
几次推演,塔兀都被轻松击败,他扎营的马栏县,算是坡地比较多的地形,对骑兵冲锋不利,只要小心不被偷营而面临近战,仗都比较容易打。
唯一的一次进攻失利,是代表塔兀的一方,提前埋伏,等进攻方夜间扎营后,突然冲入营中,但在标准营盘建设之下,也只是引起混乱,并未造成过大损失。
在孔思松的教导营休整的这段时间里,金狼使臣托利亚雷与李金竹再次会谈,当然没有谈出什么结果,谈判一结束,参谋部就命令孔思松再次出发,攻击塔兀的马栏军营。
塔兀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他的骑兵在排枪和火炮的打击下,没有办法集结进攻,但逃跑起来优势很大,骑兵一跑,出营列阵的两千步兵也四处奔逃,大营中的军兵一看形势不对,也放弃大营,跑了。
战果很小,金狼兵被歼仅一百余人,缴获战马十几匹,但金狼大营确实被破,大营中缴获显然比上次多,此处运输条件不好,全部运回也有困难,只得舍弃部分物资。
打破两个大营,实际已经打破了金狼的围堵,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金狼军并未损失多少人。
孔思松原本以为可以立个大功,实际的结果,更像是武装游行,塔兀逃跑后,回撤到马蹄山重新扎营,此时他收拢了不到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