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号内部只组装大型战舰,小型战舰则是在长白山号周边的轨道组装厂上进行。
小主,
这些轨道组装厂有太空电梯和长白山号直接连接,组装小型战舰的时间能够压缩到一天以内,非常的高效。
现在长白山号的轨道上一共有三百多个轨道组装厂,只要资源足够,几天时间就可以生产出一支舰队来。
并且现在还没有泰坦级战舰的损失,而泰坦级舰娘又只有那几位,所以泰坦级战舰并不需要那么多,生产出几艘泰坦级战舰做后备后,泰坦级战舰组装厂就在全力生产轨道组装厂,扩充小型战舰的组装线。
有整个星耀帝国作为后盾,长白山号就可以轻松的补充在战斗中损失的舰船,维持舰队整体战斗力,提高舰队的整体续航能力。
索林虫群有虫母来补充战斗中损失的战斗虫群,维持战斗力,那星耀帝国就有长白山号“虫母”,来作为无穷的战力来源,这就是长白山敢孤军深入索林虫群的真正底气。
组装厂里面制造完成的战列舰会被四条大机械臂送出组装厂,来到长白山号的表面,这是组装厂周边的舰船发射区,用来将建造完毕的舰船从行星表面送到太空去。
与这艘战列舰一同到达发射区的还有其余四艘战列舰,它们都是跟这艘战列舰一起同一批次建造完成的战舰。
一般来说,从行星表面将一艘舰船送上太空实际上是一个麻烦事,舰船本体是一个巨重的铁块,一般都是让舰船自己启动反重力引擎,飞离行星表面。
行星表面建造的舰船要先完成舰船的能量核心与反重力引擎调试,才能飞离行星表面,而舰船子设备的调试一般是放在舾装阶段的,在行星表面舾装太空战舰很显然会更加麻烦。
正是因为行星表面建造舰船会让建造流程变得更为复杂,对比起太空建造来说,其优势被劣势完全掩盖了,所以各国才普遍选择了太空港造船。
星耀帝国的这种建造舾装一体式建造方法,很显然不会给舰艇子设备调试的时间,在组装厂内调试又只是在单纯的浪费组装厂的时间产能,所以星耀帝国也基本上是在太空建造组装厂。
在长白山号这种高度改造的行星上,星耀帝国倒是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既然刚建造完的舰船没法自己动,那就让长白山号来帮你动。
舰船发射区下面是一片巨大的引力操作设备,发射区是用精妙的引力操作来将发射区的舰船“送”上太空。
战列舰被机械臂竖放在了发射区上,随着机械臂的固定松开,几艘战列舰缓缓的向上移动,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被送离长白山号的表面。
这几艘战列舰被送到太空后,周边的维护空间站会派遣维护无人机,来将这些战列舰转移到维护空间站内,再进行舰船的子设备调试。
子设备调试中,量产型AI会首先注入进舰载中央电脑里,量产型AI会自行对舰船的各个部件进行整合,让这艘舰船的各个作战设备能够发挥作用。
调试完成后,这艘战舰就正式具有了作战能力,进入作战准备序列。
如果这艘战列舰运气好的话,会有在前线损失了自己舰体的舰娘过来将它选为自己的新舰体,从此变成舰娘战舰,与舰娘AI一同战斗,这座维护空间站里也正好有一名战列舰舰娘在等待自己的新舰体完成调试。
不过它的运气很明显不好,这名战列舰舰娘选中了它旁边的其他战列舰,它变成了所有星耀战舰中理论最惨的一种战舰,舰娘伙伴战舰。
舰娘伙伴战舰是星耀帝国在北方星域和虫群对抗时探索出来的新战术,在舰娘战舰本体旁边放置数艘和舰娘本体完全一样的战舰,它们跟随舰娘一同行动,为舰娘提供掩护。
当舰娘本体战舰受损无法战斗时,舰娘也可以及时将自己的黑盒转移到伙伴战舰上,避免出现意外。
不过更多的情况,还是伙伴战舰为舰娘本体战舰挡刀,伙伴战舰的量产型AI会尽可能的阻挡攻击舰娘本体的火力,哪怕是用自己舰体来承伤。
在舰娘极高战斗的幸存率下,是伙伴战舰极高的战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