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部落周边的构树已是伤痕累累,这都是为了采集树胶而划出的痕迹。
不过,宋遥所需的量并不多,一把刷子又能用多少呢?
他用刀轻轻划开树皮,白色的汁液便立刻从伤口处渗出,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这种方法与后世采集橡胶颇为相似,但显然构树胶的效果远不及橡胶,否则早就被广泛利用了。
宋遥仅利用了构树汁微弱的黏性,搜集了半碗便返回部落,这已足够他使用。
若非那棵构树一时失控,早在白色汁液刚没过碗底时,他便能归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羊毛均匀铺在一块小木板上,木板长度不过四五厘米,附带一个十几厘米的把手,以便后续操作。
尽管每次刷涂面积有限,却更易掌控。
反复刷涂了十几层,羊毛牢固地粘附在木板上。
随后,宋遥取来另一块涂有构树汁的木板,将羊毛夹在中间,再用细麻线绑紧两侧,一个精致的羊毛刷子便诞生了。
确定好刷子长度,宋遥在距边缘三厘米处一刀切下,刀刃刚磨砺过,锋利无比,切口整齐。
他蘸水试了试,手感尚佳。
这把简单的刷子虽不算完美,却已是宋遥技艺的极限,且所用材料皆为部落上乘。
翌日,作品宣告完成。
林浩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刷子,再次来到工作室尝试制作釉料。
他准备了一个干净的盆子,倒入了大半盆清水,然后将前一天收集的草木灰,小心翼翼地少量多次地撒入水中,直到水变得浑浊不堪才停下。
再多加一些,恐怕也会沉淀下去,他觉得这些量应该足够了。
林浩用刷子在盆中用力搅动了几下,待刷毛上沾满了草木灰水,便直接刷在了旁边的泥胚上。
初次尝试时,力道难免有些过大,即便是柔软的羊毛刷,也在泥胚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不过,随着操作的熟练,他的手法也愈发轻柔,轻轻一刷,草木灰便随着水渍均匀地附着在泥胚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