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称之为“蒲公英计划”,是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系统能像蒲公英一样在互联网上到处传播。
肖然开发的新系统,被他自己命名为“混沌系统”,正所谓混沌生万物,混沌中蕴含着一切可能性。
整个系统的大小虽然不到30MB,但是里面却包含了所有系统应该具备的核心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然,这只是系统的初始大小,以后随着系统里面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这个系统的体积会相应的变大,但是肖然会尽量控制它变大的速度。
肖然查了下“隐杀”控制的服务器数量,现在已经达到了30多万台,“隐杀”的效率比起之前又有了提升。
这还是肖然只部署了一台“隐杀”的情况下的战果,当然,这一切都和肖然偶尔对它的训练优化有关。
“隐杀”目前所能达到的入侵能力都是肖然所赋予的,它自身并没有自主学习进阶的能力!
从理论上来说,肖然自身的能力越强,“隐杀”的能力就越强。
……
肖然把“混沌系统”内部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混沌-1”,“混沌-2”,“混沌-3”,各自有不同的分工。
“混沌-1”有4台,1主3备,主系统如果挂了,则可以从3个备用系统中选出一个只作为主系统,作为整个“混沌系统”的主服务器。
“混沌-2”系统有100台,这“混沌-2”也被肖然当做“灯塔”,作为整个系统网络的调度系统,根据任务所需要的服务器资源大小决定调度多少服务器完成这个任务。
“混沌-2”系统如果有系统因为意外而失联,则“混沌-1”系统会从“混沌-3”系统中选择服务器配置好的一个担任新的“混沌-2”系统。
“混沌-3”系统的数量没有上限,处于整个系统网络的最底层,负责任务的最终执行,最终被“混沌-2”系统所调度。
也就是说,肖然后续有任务,比如训练某个模型,则把任务分给“混沌-1”主系统就可以了,“混沌-1”主系统会把任务分发给“混沌-2”系统,“混沌-2”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再选取一定数量的“混沌-3”系统进行最终任务的处理。
“混沌-2”系统应该说是整套“混沌系统”中的核心,不仅要接收任务,还要评估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更要考虑“混沌-3”系统中有服务器掉线后的补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