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了。”司马流年没有纠结是不是被吴忧当枪使了,没有任何犹豫,立马点头同意。
在朝堂,他司马流年如老鼠一般,被人嫌弃,在民间也没有什么名望,而报纸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司马流年,甚至整个司马家扬名的机会。
以往都是别人美化自己,请求他写入史书,名垂青史,现在就不同了,报纸可以让他名垂千古,他岂能拒绝?
况且他只负责纂稿,真正与杨之涣交恶的是吴忧,那就更没有顾虑了。
朱明理和司马流年离开了,他们要去工部,安排相应的事宜,纂稿,雕刻模板,印刷都需要时间,至于发售,吴忧也有预案,先交由各大书铺代售卖。
书铺虽然也是书香之地,但本质上还是属于商人行列,无论是吴忧的面子,还是朝廷的公务,他们都无法拒绝,甚至还非常乐意。
这是吴忧将他们邀请来后,他们拍着胸脯应了下来,报纸是公事,没有利益,但能为朝廷效力,对他们而言这是荣幸。
次日一早。
朱明理来到了吴家,跟在他身后的是十几辆马车,车上是一梱梱的报纸。
吴家的棉衣还在贩卖,往来的百姓本就不少,不禁议论纷纷。
吴忧早早的便等候在门外,见到精神略显萎靡的朱明理,笑道:“朱大人辛苦了。”
朱明理摇了摇头:“一日夜的功夫,只印刷了两千份,我已经叮嘱工部继续刊印。”
报纸的发行,势在必行,哪怕没有杨令武一案,也一样会出现,杨令武也算是倒霉,恰逢其会赶上了而已。
两千份并不多,如果按照京都人口的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工部第一次接触报纸,产能并不高,待熟悉之后,效率将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