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底下的官兵领了名单,带人进了队伍盘问。

黄婉瑶瞧着半天没动,不由挑开车帘,透了条缝朝外看去。

黄家的丫鬟婆子挨个站成一排,由着官兵挨个的盘问姓名,几个年纪小的丫头,面上不少露怯,说话都结结巴巴的。

黄婉瑶不由撅了撅嘴,烦闷道:“哼,早知道盘查的这般细,那东西还不如不送。”

“瑶儿,不得乱说。”

黄夫人轻斥了声,将手里的锦帕在手里捻了捻,“你都是大姑娘了,行事稳妥些,我昨儿怎么交代你的?”

“知道了,言不可妄出,行不可妄动。”

黄婉瑶努了努嘴,不甘愿的应了声,又笑嘻嘻的缠上黄夫人,“娘!咱是回京,又不是上阵杀敌,你这般紧张做什么?”

“你到了年纪,京都不比扬州,你叔伯也在,上边还有祖母,回了京,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到时候还这般胡乱犯了错,你爹可护不住你。”

黄夫人瞧她没个正行,似那刚出炉的糍糕黏在自己身上,没好气的将人推坐起来。

原来这黄老爷,名逾明,家中行二。

黄家大郎身体不好,理不了事。

三郎是庶出,这老夫人虽未亏待,但到底不是自个肚里出来,家中生意也只拨了些不要紧的铺子经济让庶子帮着料理。

家中重要生意来往只托在二儿子身上,早年为了扩开生意,便由着二房一家下了扬州。

这些年黄家在南边的生意坐定,老夫人三番四次来信,催着二房一家回京,往年都能推辞一番,只是今年是黄家祭祖的大日子,如何也免不了回去一趟。

“哎呀!娘,这回去的路还远着呢,等进了京就要端庄淑女,这会您就让我松快松快吧~啊,我保证。”黄婉瑶急出颤音。

一想到京都老宅的人,她就头疼。

那老宅里,祖母最是重规矩。一心效仿那些清流之家,规矩言行一概不能错,免得招惹人笑话。

自小家中兄弟姊妹,隔着祖母两个院,都是屏气凝神的,生怕行差踏错,被揪去祠堂抄祖训,像她这般跳脱性子,幼时不知跪了多少遍祠堂。

“我已经提醒过你了,你自个掂量,别进了京一时掰不回来。”黄夫人听着官兵的声近了,只匆匆交代一声,便透着帘缝往外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