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到了朱标惊讶的声音,缓缓踱步而来,他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深刻。
他接过宗弥手中的奏折,目光如炬,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奏折翻页的细微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朱标站在一旁,屏息凝神,目光不时在父亲的脸庞和奏折之间游移。
朱元璋的眉头逐渐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
他将奏折缓缓放下,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他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天空,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这个县令咱还是有点印象的,每年都会有上官上奏折夸他做了什么实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怎么得人心!”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目光转向朱标,似乎在寻找他的看法。
朱标微微点头,脑海中浮现出那些称赞县令的奏折。
他记得自己当时也颇为欣赏这位县令的实干精神,曾提议过提拔他。
然而,县令却以县务未尽为由婉拒了升官的提议。朱标回忆着这些往事,不禁对那位县令的谦逊与执着感到敬佩。
他抬起头,迎着父亲审视的目光,坦然说道:“父皇一说儿臣也想起来此事了。
那县令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对县务的用心和对百姓的关爱,都让人深感敬佩。
至于他为何不愿升官,儿臣猜想,或许是因为他心中有更高的追求,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就。”
宗弥在一旁听着,眉头却微微皱起。他心中暗自思量,做官之人,谁不希望能有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权力,以造福更多的百姓?
这位县令若真如此执着于县务,不愿升官,其中必有蹊跷。
他瞥了一眼大小朱,见他们神情坦然,似乎并未察觉到什么不妥。
宗弥的眉头紧锁,似乎在探寻着某种深层的秘密。
他微微侧身,目光穿过窗棂,投向远方,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直达那遥远的淄川县。
“老朱,你可知道,那淄川县一带,最是盛产何物?”他轻声问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探寻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