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僧人们统考度牒的日子到了。
因为半年来的劳役减轻,伙食优越。
剩下的一千七百三十三个和尚一个也不少,全部都到了太常寺准备的考场门口。
“注意事项已经言说妥了,师傅们都打着精神。本官在这里提前祝贺诸位大师取回度牒,重入沙门。”
太常寺的官员宣读了国王的旨意,又说了一下这些诸多谨记事项,便宣布考试正是开始。
出家人的度牒考试题,考的是些经意教理,另有一些小乘佛教的经典填空补缺。
题目难度不大,但是题目数量极多。
足有五百道题目,想全都做完,时间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考官刚开始也说了,之所以出这么多题目,是为了考验僧徒们的应变能力。
什么题好做,什么题先做,什么样的题要舍去。
这是一个舍与得的道理。
考官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最后这些考生和尚们都双手合十宣了句“阿弥陀佛”。
无他,光是舍得二字就足够有禅意了,这俩字足够和尚们琢磨半天的,自然对这次考试安排没有怨言。
考官并未说录取要求,只说绝大部分人都能通过考试拿回度牒。
所以和尚们也都信心满满,都觉得自己是那绝大部分之中的一个。
没人认为自己通不过这次考试,拿不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度牒。
当然但即便再有把握,也注定他们之中有一小部分会沦为被淘汰的牺牲品。
考试结束,僧徒们一个个信心满满走出考场,大家互相诉说这自己这次的成绩。
“第三十一题的答案是长阿含经吧。”
“第三十一题?小僧没做啊!这题太长了,小僧直接跳过去了。”
“一百零七题肯定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一百零七?这个贫僧似乎是答了的,我怎么记得是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你那是一百一十题。”
“哦,好像是了。唉!贫僧也记不得哪道题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