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抽丝剥茧

明明儿子还剩一口气,但李思文演技精湛,愣是哭出了中年丧子的绝望感。

殿内君臣被李思文的嚎啕大哭而深有触动,尤其是李思文在殿内悲痛叩首,如同一位身负亲子血海深仇的老父亲,冤仇无处昭雪。

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英国公祖孙三代皆是功臣,可谓全家功勋。

尤其李钦载更是对大唐立功甚伟,大唐如今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军队武器,还有开宗立派的学问,这些年下来都在不知不觉悄然改变着大唐。

分量极重的功臣,竟然莫名被刺客所伤,听说已奄奄一息,眼看命不久矣,对大唐社稷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李钦载若有个三长两短,说是国殇也不为过。

所以殿内群臣此刻很理解李思文的举动,如此争气的麒麟儿,未能得善终,未能战死沙场,却被小人恶贼所算计,壮志未酬,死不瞑目。

李思文仅此一子,却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怎能不恸哭悲泣。

见李思文悲痛欲绝的模样,殿内上坐的李治忍不住心头犯起了嘀咕。

这演技,飙得太真实了,真就像死了亲儿子一般,昨夜景初应该没受伤吧?难道回到府里后莫名暴毙了?不然李思文怎会悲痛得如此返璞归真?

待李思文缓过气来后,李治猛地拍案而起,沉声道:“李卿放心,此事朕必会给你李家一个交代,李钦载是我国朝重臣,李家三代对社稷屡立大功,在朕的国都竟莫名被刺,简直是对我大唐的羞辱!”

话说得非常愤慨,但群臣心头却一惊。

这话初听没什么毛病,但若是斟词酌句的话,里面的信息量可就大了。

尤其是李治的最后一句,直接把李钦载被刺放在“大唐”的立场上,那么反过来说,岂不是暗示是大唐之外的敌人干的?

大唐之外的敌人还能是谁?

昨晚与李郡公饮宴者,是吐蕃大相赞悉若,所以,天子的这句话意思还不明显吗?

殿内群臣窸窸窣窣低声议论,互相交换眼神,许多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看来市井坊间的那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连天子都这么说了,吐蕃无论如何逃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