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总队作为整军计划的样板部队,承担着陆军编制、装备和战术战法训练改革的重任。同时作为种子军,为全军培养适应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基层军官和骨干军士。
不断有中央军校的毕业军官生编入教导总队的学兵连,实训合格后开枝散叶分配到其他部队。
军委会原本并无计划将教导总队投入战场,高层认为教导总队用于教育训练,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军官和军士充实到其他部队,更能体现出其作用。
加上总队长桂率真尚在国外未归,就抽调教导总队第2团由副总队长周振强率领编入淞沪第九集团军,作为总预备队使用,以增加面对现代化陆海空优势敌军的实战经验。
教导第2团在张华浜连日激战,损失很大,已经从总队补充团抽调了好几个完成临战整训的连紧急补充。
同时,教导总队又征召补充了大批新兵,达到了人的满员编制。
新补充的兵员和各地奔赴淞沪的增援部队共同进行整训,每一支在金陵整训的部队都要实地演练如何构筑梯次防御阵地。
按照宋鸿飞弹性防御的要求:
“前出阵地,警戒阵地,基本阵地,后备阵地,斜切阵地,侧方阵地。堑壕,掩体,警戒哨,散兵坑,机枪巢,支撑点,主堡,子堡,暗堡群,隐藏火力点,迫击炮位,防炮洞,隐蔽部,再以交通壕相连。再在外围设置雷区,鹿砦,铁丝网,防坦克壕等障碍配系。”
整训部队整团整师的拉来,铁锹、镐子翻飞,汗流浃背,热火朝天。
一处处纵深梯次配置的环形防御体系逐渐成型,在金陵城郊外的原地上不断蔓延开。
然后由教导总队军士营和第三团充当假想敌,实兵模拟攻防演练。
正面攻防,两翼攻防,迂回,包抄,突击,反突击。
演练,讲评,再演练,再讲评,继续演练,反复进行,直到都能掌握弹性机动防御战术。
宋鸿飞强调充分利用地形,依托梯次防御,进行周密的纵深配置部署,以弥补火力的劣势,并以多层次火力与反冲击摧毁敌方进攻。
先是在平地,然后到高地。
宋鸿飞要求在高地反斜面和侧翼构筑阵地,包括大量的堑壕、倒打火力点、防炮洞和隐蔽工事,宋鸿飞甚至要求连通形成坑道。
很多部队对为何要辛辛苦苦在反斜面构筑工事感到不解。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宋鸿飞说道。
“主要用于在敌人绝对火力优势时,如何防空、防炮,既能隐蔽屯兵备战,又可机动反击。还有,反斜面战术!”
“反斜面?这,谁也打不着谁啊。”
不理解也没关系,多演练几次就都理解了。
也有对此比较理解的,就是参加整训的东北军49军。宋鸿飞见到了原105师的刘芳渡、高鹏云、张学文等人。
他们对西京之战中的“钢甲岭”高地依然记忆犹新,宋鸿飞当初那一番话语依然不断在耳朵中震荡回响着。
经过此番整训,对反斜面战术得到一一亲身验证,理解更为深刻,几人都百感交集,又不由心悦诚服。
宋鸿飞对他们道:“正如当初所言,你我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一致对敌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