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第二梯队随即迅速行动,沿渭河南岸开阔的农田地进行更大范围、更长距离的穿插,坚决、迅猛地楔入实施纵深进攻,在敌人的后续部队和预备队前出展开支援之前,迅速破坏其战斗队形。
这样,在总体上敌前方防线被我第一梯队捆住手脚撤不下来,其后续部队在我第二梯队的纵深连续攻击下无法展开形成坚固防御,其纵深阵地支撑点被我第二梯队和远程炮火压制、夺取,最终形成其整个防御阵线在我纵深攻击下顾此失彼、全面动摇崩盘的态势。
宋鸿飞这个作战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快速机动、迂回包抄,即以装甲部队不断向敌军侧后迂回纵深穿插,遇到不易攻击的目标便绕过,留待后续部队跟进清除,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搅乱、破坏对方的防御体系。
这一整套设想与战役战术方法,在战略、战术理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场的众人凝神细听着,皆面露思索之色,心里暗自惊呼:战争的创造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平心而论,宋鸿飞实际上是结合了苏毛“大纵深战役理论”和德三“闪电战”的打法,这两者基本上奠定了二战之后数十年机械化大陆军进攻战法的雏形,不同的是宋鸿飞的作战计划规模和复杂度迷你了很多,这是跨越时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在当时自然是先进得令人无法理解。
事实上,直到八十年代,北约军队的战役指导原则依然是如何想方设法阻挡住苏军大纵深第二梯队的后续进攻。
徐月祥仔细思考着,不由得拍案叫绝。别的人不懂机械化,只觉得宋鸿飞这一套战法高深精妙,但尚没有其他深层的想法,而他作为装甲兵之父自然是懂的,这可是领先世界的机械化作战理论。
他其实早就想给华夏国府高层中某些一直诟病装甲兵花费太大的人见识一下机械化部队的强大战斗力,以堵住这些井底之蛙的嘴。
奈何国军步兵部队对于步坦协同的认知和训练根本就是一空二白,在很多将领的观念中,战车就是用来掩护步兵战斗的。装甲兵们孤掌难鸣,徒叹奈何,自成立以来还没有机会得以大展身手。
徐月祥思索良久,教导总队军士营是独立营的建制,指挥层级短,兵力规模适中,由军士营与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最能发挥出机动灵活的优势。放眼整个华夏军,也没有其他部队接受过和军士营一样的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战术训练,由这位开了机械化作战理论和实战战例先河的炙手可热的红人来操刀,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并且,就算万一打不出效果,保管其他人谁也不敢说三道四。
徐月祥判断,以东南军羸弱的反战车能力和拉垮的战斗力,实施这么一次步坦协同纵深突击作战,战车的损失绝对不会大,真是天赐良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他不由得心里一阵阵激动。
徐月祥随即下令:“通知战车教导营、装甲搜索营连长以上主官立即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