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585 年—644 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他是中国唐代诗人,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大诗人王勃的叔祖。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朝大业年间,他因品德高尚和清正廉洁被推荐,担任秘书省的正字官,后来还做过六合县的县丞。但他性格孤傲,酷爱饮酒,经常因此受到责难。当时天下大乱,王绩借口生病,辞官回到家乡。之后,他在中原、吴、越等地流浪。
到了唐朝武德五年(622 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门下省的待诏,朝廷特别允许他每天可以喝一斗酒,因此人们称他为“斗酒学士”。贞观四年(630 年),因为他的哥哥王凝得罪了朝廷大臣,王氏兄弟都受到了排挤,王绩再次借口生病回到家乡。贞观十一年(637 年),因为家里贫困,他又出来做官,成为了大乐丞。但不到两年,他又辞官回到家乡,亲自耕种田地。
王绩在文学上继承了阮籍、陶潜以及庾信的传统,用诗歌表达情感和志向,同时也受到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的影响。他
王绩(585 年—644 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他是中国唐代诗人,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大诗人王勃的叔祖。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朝大业年间,他因品德高尚和清正廉洁被推荐,担任秘书省的正字官,后来还做过六合县的县丞。但他性格孤傲,酷爱饮酒,经常因此受到责难。当时天下大乱,王绩借口生病,辞官回到家乡。之后,他在中原、吴、越等地流浪。
到了唐朝武德五年(622 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门下省的待诏,朝廷特别允许他每天可以喝一斗酒,因此人们称他为“斗酒学士”。贞观四年(630 年),因为他的哥哥王凝得罪了朝廷大臣,王氏兄弟都受到了排挤,王绩再次借口生病回到家乡。贞观十一年(637 年),因为家里贫困,他又出来做官,成为了大乐丞。但不到两年,他又辞官回到家乡,亲自耕种田地。
王绩在文学上继承了阮籍、陶潜以及庾信的传统,用诗歌表达情感和志向,同时也受到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的影响。他
王绩(585 年—644 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他是中国唐代诗人,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大诗人王勃的叔祖。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朝大业年间,他因品德高尚和清正廉洁被推荐,担任秘书省的正字官,后来还做过六合县的县丞。但他性格孤傲,酷爱饮酒,经常因此受到责难。当时天下大乱,王绩借口生病,辞官回到家乡。之后,他在中原、吴、越等地流浪。
到了唐朝武德五年(622 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门下省的待诏,朝廷特别允许他每天可以喝一斗酒,因此人们称他为“斗酒学士”。贞观四年(630 年),因为他的哥哥王凝得罪了朝廷大臣,王氏兄弟都受到了排挤,王绩再次借口生病回到家乡。贞观十一年(637 年),因为家里贫困,他又出来做官,成为了大乐丞。但不到两年,他又辞官回到家乡,亲自耕种田地。
王绩在文学上继承了阮籍、陶潜以及庾信的传统,用诗歌表达情感和志向,同时也受到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的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