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个。"工匠们指着一个特制的夯具,
"我们把夯具的底部做成波浪形,夯实的土层更加紧密。"
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工匠们在积极创新。
有的在改进工具,有的在优化工艺,整个工地充满了创造的活力。
"先生,"秦天对郑国说,
"你看这些工匠的创造力,是不是出乎意料?"
郑国感慨地点头:"确实如此。在下原以为他们只是普通的劳工,没想到能有如此多的创新。"
"这就是民间智慧的力量。"秦天说道,
"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信任,他们就能创造奇迹。"
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工段的创新点,互相学习借鉴。
"这些都要整理成册。"秦天吩咐道,
"咱们的工匠学堂要把这些实践经验编入教材,让更多人学习。"
范雎欣慰地说:"如此一来,工程不仅在推进,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忽然,一阵欢声笑语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是工地旁新建的工匠村里,正在举行简单的乔迁仪式。
几户参与工程的人家搬进了新居。
"郑大人!"村民们热情地打招呼,"快来尝尝我们自己种的新菜!"
郑国下马走近,只见院子里整齐地种着各种蔬菜。
菜地旁还有一口新打的水井,几个妇女正在井边洗菜。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种的?"郑国惊讶地问。
"是啊!"一个老汉笑着说,
"自从参加水渠工程,每月都有固定工钱。我们就商量着建了新房,还开垦了菜地。"
"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他的媳妇接着说,
"不仅有工钱,还学到了技术。我家男人说等工程完工,他就能当管理员了。"
正说话间,秦天也来到了村里。
"陛下!"村民们齐声行礼。
"都免礼。"秦天和蔼地说,"看你们笑得这么开心,想必是好事?"
"托陛下的福!"老汉激动地说,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茅草房,哪敢想有今天这样的日子?"
秦天仔细打量着这些新居。
房子虽然简单,但布局合理,建得很是规整。
最难得的是每家都有小院子,既能种菜,又方便晾晒。
"这设计不错。"秦天赞许道,"谁想的主意?"
"是我们几个工匠商量着设计的。"一个年轻人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