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缓缓踱步道:"高太尉那边,你可有门路?"
"回大人的话,在下在清河县的同僚,是高太尉昔日同乡,帮在下写了拜帖。"张晓忠不卑不亢地答道,"不过若能得大人引荐,自然是再好不过。"
"同乡?"中年人停下脚步,"可是孙得胜?"
张晓忠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正是。不知大人如何知晓?"
中年人轻笑一声:"孙得胜确是与高太尉同乡,此人在高太尉跟前颇得信任,但太过不识抬举。你有他引荐,倒是不错。"
说着,中年人踱到书案前,拿起一封信端详:"不过你想得到重视,光有他引荐还不够。你可知高太尉最近在忧虑什么?"
张晓忠心中一动:"想必是钱粮之事。"
"哦?"中年人挑眉,"此话怎讲?"
"高太尉身为三公,统领禁军,每年所需钱粮浩大。"张晓忠说道,"加之今年边境不太平,各处都在操练兵马,更需银钱。"
中年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得不错。你既知此节,可有对策?"
张晓忠拱手道:"在下在清河县时,曾理过账目,颇有心得。若能在高太尉帐下效力,必当尽心竭力,为高太尉分忧。"
"有意思。"中年人放下手中信件,正色道,"你可知道,高太尉身边已有不少能人?"
"知道。"张晓忠点头,"但在下自信,必能让高太尉满意。"
"哦?这般自信?"中年人眯起眼睛,"说来听听。"
张晓忠不慌不忙:"在下曾在清河县查税,开源节流,使县衙收入翻了三倍以上。若能在高太尉帐下效力,必能想出更多法子。"
中年人闻言,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可知本官为何要去青州?"
张晓忠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青州近海,莫非是......"
"不错。"中年人点头,"此去,正是为了海贸要道。高太尉近来正缺银子。行了,你人不错,够机敏,且一点就通,倒是个真正的人才,我可以引荐。"
"多谢大人。"张晓忠躬身一礼。
"不必谢我。"中年人摆手,"本官不过是提点你一句。至于能不能得高太尉青睐,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张晓忠正色道:"在下明白。不知大人何时有空,引在下去见高太尉?"
"你倒是急。"中年人轻笑,"也好。三日后便是高太尉的寿辰,本官正要去贺寿。你若备下厚礼,倒是可以同去。"
"多谢大人提点。"张晓忠再次躬身,"不知高太尉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