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无余依地的证悟(一)《诸缘皆舍弃,究竟解脱成》

穿越成无着 懋心道人 1849 字 1个月前

第八十七章:无余依地的证悟(一)《诸缘皆舍弃,究竟解脱成》

在那古老寺庙的深处,阿明在经历了一系列圣境的洗礼与寺庙事务的磨砺后,愈发坚定了对修行的追求。时光悄然流转,不知不觉间,阿明迎来了他修行路上最为关键的时刻。

这一日,晨曦初照,寺庙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阿明如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前往寺庙后的静室进行禅修。他跏趺而坐,心中默默观照,试图让自己的思绪平静如止水。然而,不知为何,今日的心境却有些许不同寻常,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内心深处搅动。

阿明开始深入内观,他追溯着自己在《瑜伽师地论》中的修行足迹。从最初的“五识身相应地”,对眼、耳、鼻、舌、身五识的初步认知与觉察,到“意地”对意识的深入探索,再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中对心境不同层次的修炼,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感悟。他回想起在“三摩呬多地”中对禅定境界的苦苦追寻,那些在定境中与内心贪嗔痴念的争斗,如同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非三摩呬多地”的困惑与挣扎,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修行并非一帆风顺。

在“有心地”与“无心地”的修炼里,他学会了如何在有心与无心之间把握平衡,洞察到心境的微妙变化。“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则是他在佛法智慧积累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听闻、思考与修行实践,他逐渐构建起对佛法深邃教义的理解框架。“声闻地”让他体会到小乘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决心与路径,而“独觉地”又使他领悟到独自觉醒的孤寂与坚韧。

随着修行的深入,他踏入了“菩萨地”,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使命感。他明白了修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解脱,更是为了普度众生。在“有余依地”的修行岁月里,那些圣境的出现,如佛光闪现、优昙婆罗花盛开、天籁之音降临,既是对他修行的考验,也是对他信念的激励。他在处理寺庙事务、与信众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佛法的教义融入到每一个行动之中,以行践法,以境观心。

如今,他坐在这静室之中,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他深知,自己即将迈向“无余依地”的境界,但内心却仍有一丝牵挂与疑惑。这一丝牵挂,源于他对寺庙的眷恋,对信众的责任;而疑惑,则是对彻底舍弃世间因缘的恐惧与未知。

就在阿明陷入深深的内心挣扎时,寺庙的监院悟能和尚走了进来。悟能和尚看着阿明,眼中闪过一丝关切:“阿明,我看你今日面色凝重,可是有什么困扰?”

阿明缓缓睁开双眼,看着悟能和尚,如实说道:“师兄,我在修行中似乎触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我能感觉到自己即将迈向‘无余依地’,但心中却有诸多不舍与疑惑。我担忧一旦彻底舍弃世间因缘,寺庙将会如何,信众们又将何去何从?”

悟能和尚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阿明,你对寺庙与信众的这份慈悲之心固然可贵,但你也要明白,修行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余依地’是无数修行者梦寐以求的境界,若能证得,你将能以更大的智慧与慈悲回向世间。至于寺庙与信众,世间万物皆有其因缘际会,或许这也是他们成长与领悟的契机。”

阿明听了悟能和尚的话,心中陷入沉思。他知道师兄所言不无道理,但内心的纠结却并未因此而消散。

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寺庙的庭院里。阿明在庭院中踱步,一位名叫张施主的信众前来拜访。张施主是一位手工艺人,他一直对阿明敬重有加,常来寺庙请教佛法与人生的道理。

“阿明大师,我近日在制作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但在创作过程中却遇到了瓶颈。我过于执着于作品的完美,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不知大师可有何高见?”张施主见礼后,诚恳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