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潜觉得,遇事不决,便考试来定。
或者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至于度牒制度么,其实并不妥当,因为度牒之人不用缴纳赋税,才形成了宗教大地主形成的土壤。
只要考试,无须度牒。
就像是以考试来筛选人才一样,考上了也不一定能立刻得到什么好位置,也是要从小官吏坐起的。
后世的科举也常常成为许多人讽刺的弊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度才保证了华夏封建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有官吏可以用,不至于被士族大户垄断和把持。
这不是跟『方外之人』一个道理?
华夏修道之人的传承模式,其实和大汉之前的门生制度有些类似的,一个师父一大堆的弟子,然后大家都是师兄弟,一个教派排斥另外一个教派,一座山头对抗另外一座山头。然后山头大了就搞事情,就像是张角三兄弟,张鲁五斗教,还有后世的一大帮子的什么白莲啊,弥勒啊等等。这些人完全就背离了老庄,假借宗教的名头为自己谋取利益,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说有考试制度,由中央朝堂规范了修行标准,一方面使得这种拉帮结派的传道模式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转变,就像是官吏会从士族世家里面脱身出来一样,另外一方面也会减少一些邪教诞生的土壤,没有官方『认证』的宗教人士自然就没有了传教的土壤。
当然这样也会有弊端,但是就像是科举同样也有坏处一样,只能说是事情要分两面来看,衡量而用之,在没有找到最好的方法之前,现有的方案自然就是最佳的策略。
『左元放……』斐潜看着自己写的字,微微而笑,『且看看你是否能堪大用……』
斐潜将此事交给左慈来做,但是并不代表着斐潜自己就可以偷懒。他也是要思考的,大体上要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再和左慈等人提供的想法或是碰撞,或是融合,或是修正。
一个没有自己主体思想的人,是很容易被他人影响的,这可不仅仅是在宗教方面上……
不过现在么,先需要将取经大典办好,不能因为谯并被捕,左慈还未接手就导致虎头蛇尾了。
……( ̄o ̄).zZ……
有了左慈作为主心骨之后,很多事情就可以开展起来了。
先不说谯并这个人的品格脾性,单说他在之前为了取经大典所做出的准备,确实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人才。
取经大典,其实基本上来说,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了后世的大醮的雏形。
人是被逼出来的,大醮其实也同样是被逼出来的。
大醮出现于唐代,史册见于唐肃宗,是第一次的『罗天大醮』。唐肃宗是唐玄宗之后,而唐玄宗的位置么,是唐玄宗通过了手段抢来的……
就像是唐太宗通过手段搞到了皇位,然后需要一个全新的宗教体系为自己正名一样,佛教对于唐太宗,便是道教对于唐玄宗唐肃宗。
所谓『大』,则是罗天世界,无所不包,所谓『醮』,则是祭祀之意,三牲供奉。
当然,在当下,还没有所谓的『罗天』,只有『五方』。举行这样的大醮之后,确实也会使得一部分的百姓能够提升健康度,似乎看起来就像是大醮之中神仙的赐福一样,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参加大醮的百姓获得了额外的食物而已。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之中,大多数的贫苦百姓基本上天天是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不是所谓的温饱线,更不是什么小康线了。
因此大醮说简单一些,就是请客吃饭。这个『客』,当然是指各路神仙,换个词叫做『供奉』。
对于从未有大型活动经验的人来说,如何举办,如何办好,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后世的组织学是一门学科,而在封建王朝之中,这可能就是某些人赖以生存的独家『秘笈』。甚至还有人因为献了『罗天大醮』的议程而得到了皇帝的青睐的。
左慈并没有对于谯并制定的流程有什么过多的修改,只是做了细微的一些改变,以此来表示主持者的变更,其余大体上依旧是按照谯并制定的环节来进行,焚香、开坛、祈言、扬幡、宣告、荡秽、请圣、赐经、落幡、送圣、定方、赐福等等。
在每一个环节当中,还有规定好的动作和奏乐,类似于后世的队列表演……
当然在道教之中,就是脚踩禹步足踏罡斗了。
这么一说,似乎就没有什么稀奇了?
可别忘了,这是在大汉啊,别说分列式的队列表演了,光一个行进式的队列都能让缺乏娱乐的百姓高呼过瘾,兴奋得发抖。
既然要让百姓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当中来,当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知到位。当然不可能说张榜布告什么的去通知,亦或是派遣小吏坊丁什么的挨家挨户的敲门,真这么做的话,神仙多掉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