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根据之地

汉高祖得天下,所赖多沛县小吏。明初淮西二十四将,大多出身草野。

武将都是打出来的,宰相都是历练出来的。若论治国平天下,一县之才就足够了。就像搭台唱戏,堆金砌玉固然最好,没这个条件,聚一县之英才,亦足以组成草台班子。

眼前这个声名不显的俞厚基,只要给他机会,让他历练,将来未必不能成才。

想到这,丹初起身,向俞厚基作揖行礼,说道:

“谢莫老好意,岑某不才,侥幸立下些许战功,得驻永安。若论下马抚民,岑某招数不多,正需要俞先生这样的济世之才。若俞先生不弃,还请屈尊到我军中,帮我参谋机要。”

参谋机要,总比蛰伏在莫家村强多了吧。俞厚基也不推辞,说道:“将军战绩有目共睹,俞某愿效犬马之躯。但恐德不配位,有失将军期望。”

“先生客气了,”丹初说道:“杀鞑虏犹如聚河川,河川聚得多了,自成汪洋大海。以汉人之众、汉土之广,若能众志一心,便可陷鞑虏于汪洋大海,何愁不可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众人大悦。莫逊仕让家丁送来酒菜,众人一边喝酒一边交谈,谈兴更佳。

丹初谈起时局,不免忧心忡忡:“今上被刘承胤劫持于奉天,内外声气不通。清虏虽败于桂林,却在湖广屡屡得手。何督师并非方面之任,不久前几乎为刘承胤所杀。

“湖广局势渐渐糜烂,危及奉天。吾恐不久之后,清虏就会加兵奉天。大变在即,吾年小势孤,无能为力,深感愧疚。”

此话略显矫情,在座诸位却无不动容。若说无能为力,何云、莫逊仕、俞厚基手无缚鸡之力。匡时虽有将才,却长期呆在标营,不能展布才能,至今只是个队头。莫光书好权谋,却只是莫家村团练头目,连族长都不是。

俞厚基正声亢容说道:“将军不必气馁。今上屡陷绝境,屡屡绝地逢生,可见天佑大明。虽然大变在即,今上定可化险为夷。”

所谓绝地逢生,只是委婉的说法。永历帝被人耻笑为“走天子”,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动身逃亡,每处绝境,常常化险为夷。

因此,他成了南明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比弘光、隆武都幸运得多。也因为这个原因,南明始终缺少一个抗清的核心,错失中兴良机。

俞厚基继续说道:“太祖创业之初,奉‘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为不二箴言。今上流寓不定,无所根据,臣下失所观瞻,是以民心不附,军队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