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志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间学堂的成功,更是蜀汉崛起的基础。
他不禁感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先生,您看,他们又来了。”身旁传来学子的声音,将诸葛志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年轻人,这是一个名叫李明的学子,他是最早跟随诸葛志学习的一批学生。
李明
诸葛志再次看向窗外,他缓缓说道:“看来,我们的学堂,是越来越热闹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笑意,但声音却戛然而止,仿佛有什么未尽之言,他转身,背对着窗外,走向书案,拿起桌上一份未批阅完的文书,似乎想继续工作,但又停下了笔,抬头看向李明。
诸葛志的目光落在窗外那些求学若渴的学子身上,他们有的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有的虽然锦衣华服,却难掩脸上的紧张之色。
荆州学府招生严格是出了名的,不仅考核经史子集,还注重考察实践能力和品行修养。
这对于出身不同,经历各异的学子们来说,都是一次公平的挑战。
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蜀汉各地的学子们聚集于此,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笔墨纸砚的摩擦声,低低的议论声,以及偶尔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考场氛围。
阳光炙烤着大地,一些学子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们不时地用袖子擦拭,眼神却始终紧盯着学堂门口张贴的榜单。
一个衣着朴素的少年,手里紧紧攥着一卷竹简,手心微微出汗,竹简的边缘都被汗水浸湿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紧张的心情,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学堂大门,仿佛要将那厚重的木门看穿。
他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为了这次考试,他已经准备了整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