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志接过信笺,匆匆扫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
周瑜的信中,除了例行的问候之外,还隐约透露出对荆州局势的担忧。
看来,江东对曹操的威胁也感到了压力。
他将信笺放在案头,心中思绪万千。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将学堂办好,为国家培养人才。
旭日东升,襄阳城门缓缓打开,迎来了各地求学的学子。
他们有的来自荆州本地,有的来自更远的益州、交州,甚至还有几位风尘仆仆的北方学子,怀揣着梦想,奔赴襄阳。
他们衣着各异,有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也有粗布麻衣的寒门学子,但眼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学堂坐落在襄阳城南,占地广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正堂之上,悬挂着“襄阳学堂”的牌匾,笔力雄健,气势恢宏。
开学典礼这日,学堂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数百名学子齐聚于此,翘首以盼。
“咚!咚!咚!”三声鼓响,典礼正式开始。
诸葛志身着青衫,缓步走上讲台,环视台下众人,朗声道:“诸位学子,今日乃我襄阳学堂开学之日,老夫在此,谨代表学堂全体教职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台下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诸葛志接着说道:“学海无涯,唯勤是岸。希望诸位在学堂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子。
典礼结束后,学生们被安排到各自的宿舍。
简朴的房间里,两张床铺,一张书桌,一个衣柜,虽然简单,却干净整洁。
安顿好行李后,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教室,开始了第一天的学习。
夜幕降临,学堂里灯火通明。
学生们围坐在书桌旁,认真地研读着书籍。
窗外,虫鸣阵阵,更增添了几分宁静祥和的氛围。
“明日的课程安排……”一个学生突然开口。
清晨的曙光穿透薄雾,洒在襄阳学堂的练武场上。
一声清亮的号角划破了黎明的宁静,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
学子们身着统一的灰布短打,精神抖擞地汇聚于此。
他们中有的身姿矫健,有的则略显稚嫩,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活力。
诸葛志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底下的学生们,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今日晨练,旨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诸位切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偏废!”
随着诸葛志一声令下,学子们开始了晨练。
他们步伐整齐,口号铿锵,在空旷的场地上奔跑跳跃,挥洒着汗水。
晨风拂过,吹散了身上的疲惫,带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空气。
他们有的挥舞着木剑,发出呼呼的风声,有的则练习着拳脚,一招一式都显得有模有样。
阳光渐渐升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辉,更显得朝气蓬勃。
晨练过后,学子们简单洗漱,便匆匆赶往教室。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课桌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发出柔和的光芒。
学生们端坐在书桌前,手持书卷,认真地研读着。
他们低头翻阅着典籍,发出沙沙的纸张翻动声,不时地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混合着少年们身上特有的气息,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
诸葛志今天讲的是《春秋》,他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将那些古老的历史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