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两年间,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卓越的战略指挥,大明在南海地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安南、南掌、柬埔寨、暹罗、缅甸、邦项(今马来西亚彭亨)、柔佛(今马来西亚柔佛)、新州府(今马来西亚新山一带,一曰新加坡)、麻六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亚齐(今苏门答腊岛北部之亚齐)、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之巨港)、噶喇吧(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或泛指爪哇岛)、万丹(今爪哇岛西北岸)、吕宋(西班牙占据菲律宾为大吕宋,小吕宋为今吕宋岛)群岛、苏禄群岛(今菲律宾苏禄群岛)、文莱(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崑甸(今加里曼丹岛西部)、马辰(今加里曼丹岛南岸)、地问(今帝汶)等地皆在大明的赫赫军威之下,纷纷纳入大明版图。
朱由榔对这些新附之地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明智策略,经济往来与文化传播并行不悖。
在经济方面,朝廷积极助力这些地区发展贸易,通过开辟商路、减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创造财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在文化方面,大明广设学校,派遣学识渊博的儒士前往任教,传播大明的儒家经典与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大明希望能够在这些地区培育出对大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实现更为深入与持久的统治。
然亦明确,若有胆敢违抗不服者,必以武力剿灭。
盖因若无武力为后盾,经济与文化之努力皆如无基之塔,不堪一击。在国际关系与地区统治中,唯有恩威并施,方能确保大明的权威与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与保障。
此后,在完成了对南方地区的初步整合与拓展之后,大明将目光投向了东洋的倭国。
凭借着对南海的牢固掌控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大明水师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自朝鲜、台湾两路进发,对倭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征伐之战。
倭国在亚洲之军事实力仅次于大明,其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拥有独特的武士道精神,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
然而,朱由榔怀着坚定的信念与必灭倭国的决心,毫不退缩。
这场战争耗时三年有余,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明军与倭国军队在海上与陆地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交锋。
明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出色的军事指挥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逐渐占据了上风。
最终,明军成功在九州与四国登陆,这一关键的战略突破使得倭国本土防御体系瞬间瓦解。
德川幕府眼见大势已去,在权衡利弊之后,只得向大明投降。
倭国投降后,大明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造与治理。
倭国四岛随后分别被划定为北海省、本州省、四国省和九州省,由大明选派精明能干的官员前往治理。
同时,为了彻底消除倭国的反抗意识与潜在威胁,大明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
倭国神皇被废去皇位,迁至北京居住,且永世不得踏出京城一步,使其彻底失去了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
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则被迁到宁波居住,亦永世不得擅离宁波城,从而断绝了其在倭国国内的残余势力与影响力。
平定倭国之后,大明的兵锋转而西指,一场旨在弘扬大明文化的西进运动,就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帷幕……(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