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老师不愿因此分心耽误我。”

屋内陈婴见状心中不忍但又不知该如何安慰自己效忠的对象,遂轻轻将房门掩闭,并嘱咐其余仆人们照料柳左相的身体健康。

是日晚些时候,在咸阳某处峭壁之上出现了一块由石头堆积而成的小坟墓,仿佛是在纪念些什么……

“老师病倒了吗?”

正在府里看文件批阅文书的嬴彻听闻此消息不禁皱起眉头!现在正值关键时候,百家讲坛即将开幕、各大家族蠢蠢欲动企图瓜分资源位置、尤其是儒学派别正急于夺回曾经丢失的权力和影响力。

在这个时候老师怎么就会突然生病?

“公子要不要派人探望一下?”

随伺在一旁多年的刘司机小心翼翼问道。

外面正降着雪花不适合出行;但他理解主君柳相师生之间那份深邃情感确实不容忽视需要仔细思量。

经过短暂思考后,嬴彻摇了摇头:“不必了。”

“老师不愿因此分心耽误我。”

说完他再次拿起一封新的奏书继续埋首阅读,并未派遣任何人前往带去慰问草药。

因为目前老师不仅担任朝廷文臣之首,还掌管军队的募兵事务。

作为未来的储君,无论私谊还是公职都需要他保持一定距离,在接下来这段日子绝对避免私下密谈。

这其中既关系到朝廷的博弈也影响着他个人政治前途的安全与发展;要知道一位缺乏实力背景的皇室贵胄在权衡利益的路上走的有多么如履薄冰啊!

“明白了”

刘司乘闻言后闷声应道。

李阳心里总是觉得,自从自家公子拜柳白为老师后,那股洒脱豪放的劲头已经消失不见。

过去的公子叫林羽,如今变成了王羽。

面对刘杰语气的转变,王羽并未理会,只是眉头深锁,手握奏折。

这是三川郡送来的一封急报:

三川郡长赵志成主动请求囚车护送至京城。

这一道奏疏虽然只是供他审阅而不能批阅,但他王羽依然感觉头痛不已。

赵志成——前几天渭桥刑场大开杀戒、赵家老主子赵立人之子。

这个出身世家的年轻人,并未像他的族弟赵安那样带着傲气,而是真正投身到三川,从基层小吏一步步升到了郡长。

三川,这片土地覆盖了巴蜀两地。

秦人当初攻克这两国,费尽心机才征服当地百姓。

赵志成靠实力平定多起 ** ,坐上了现在的职位。

父皇也评价他说:“稳住三川一柱”

显然,他是重要的人物。

此次要求用囚车送京,显然是因为对渭桥刑杀一事感到责任重在自身。

王羽皱着眉头,在信纸上写了几个字:"赵志成功绩卓着且远离宗族故土无关联,更不涉渭桥刑事。

稳定三川,需慎。”

写下之后,轻轻将这白纸放到奏疏下面。

对于这位“稳定三川”

的处理意见,他只是表达了态度而不提具体方案——表态免费出点子事后担责。

“师傅这么一下马,做学生的我要好好琢磨怎么应对了。”

王羽苦笑几声继续查看奏章,这才深刻感受到父亲常说的那个‘奏章百十斤’究竟是多么沉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