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楚凡下令编写魏国学子教材的秦惠,满怀信心地把自己呕心沥血编写出来的教材内容呈现在了楚凡的面前,然而楚凡看着这些内容后却感到大为不满。
秦惠编写的教材内容,几乎全是关于儒家当中的那些陈旧的教条,这些内容对于学子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义廉耻或许有所帮助,但是楚凡认为这些内容丝毫没有能够真正地教导魏国的学子们怎样去治理好一方百姓,怎样去解决实际问题。
楚凡深知一个地方官员如果只懂得礼义廉耻,那是远远不够的。他面对的可能是根本没有学过一点知识的普通百姓,也可能是那些穷凶极恶的匪徒。
如果他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去应对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如何能够有效地治理一方,如何能够真正地为百姓带来福祉,如何能让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如果是那种昏庸的君主,只是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的皇帝,那么他或许会对这些教材感到满意,毕竟专一地给国家的百姓灌输儒家思想,很容易就能形成思想禁锢让百姓们顺从听话。
但楚凡对于皇位并不在意,他所追求的是能够真正能够让百姓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能用得上的实用教材。
楚凡眉头紧锁开口询问道:“秦爱卿,你真的以为只有儒学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嘛?”
秦惠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回陛下,圣武大陆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建立在儒学之上,儒学是治国之本。陛下若能以儒学为根基,辅以法治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楚凡听后眉头紧锁,他把秦惠写的纸张愤怒地丢在秦惠的脸上,秦惠知道陛下生气了立刻跪在了地上,而那些用优雅的字迹写的纸张,却是在空中飞舞着。
楚凡缓缓地开口说道:“儒学,作为学子们提升思想和品德的辅助工具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毕竟作为朝廷的官员,高尚的品德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官员们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你所撰写的这些内容,只会导致魏国的学子们思想上的完全固化,使得世家大族更容易地掌控这些学子的命运。因此关于此事,你无需再插手了。朕将会另行选择贤能之人,重新编写教材。你回去之后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吧。”
秦惠带着几分惶恐,战战兢兢地退出了御书房。此刻他才开始懊悔,自己当初就不应该听从那些世家大族的建议,将陛下安排编写给学子们的教材,全部写成了儒家教条。作为魏国的丞相他怎会不清楚这样做的潜在危害呢?
然而整个圣武大陆上的朝廷,几乎都是这样教导学子的。即便那些举行科举考试的国家,考核的也都是儒家经典。学子们只需埋头苦读儒家经典,便能够获得功名。
这样一来那些渴望功名的学子们就被牢牢地束缚在了书卷之中,他们不会产生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最终那些聪明而有野心的人,都会被朝廷所利用,而剩下的不过是些循规蹈矩的书呆子。如此一来世家大族便能稳固自己的地位,操控朝政,而真正的治国之才却难以脱颖而出。
因此尽管秦惠知道楚凡所期望的是能够培养出具备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学子的教材,但他却发现自己难以摆脱自己所处的阶级。再加上儒学在圣武大陆上已经根深蒂固,他也不敢轻易编写出背离儒学教条的教材生怕引起朝野的动荡不安。
然而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楚凡的重用呢?楚凡之所以给予秦惠机会,是因为他字迹优雅,但如今看来秦惠的思维已被儒学所束缚,根本难以胜任这个任务。
楚凡深吸一口气心中想到:即使自己未来不再担任魏国的皇帝,也绝不能让国家的未来陷入僵化和停滞不前。自己要给魏国的学子和百姓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未来,让他们能够自由思考,勇于创新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魏国朝廷中,随着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完善,书籍能够大量的印刷,这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学习读书识字。
然而如果继续坚持传统的儒学教条,那么这些读书人可能会变成思想的囚徒,他们将无法为国家带来真正的创新与变革。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会对魏国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楚凡决定召集皇家政务处理处和六部尚书共同来到御书房,商讨如何建立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以选拔出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在楚安排和六部尚书齐聚御书房之后,楚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改革要求:“朕希望制定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让魏国的学子们能够摆脱儒家经典的束缚,培养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不仅能够通晓经典,还能洞察时务,成为真正能够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
楚安平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疑问:“陛下,您不是已经让秦丞相去编写新教材了吗?为何还要单独提出此议?”
楚凡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将秦惠编写的教材递给了楚安平和六部尚书传阅。众人在翻阅之后面露疑惑之色。尽管秦惠编写的教材内容都是儒家教条,但这也是最能够稳固朝局的方式。他们无法理解为何陛下对这样的安排感到不满。
同时心中也知道,陛下已经对秦惠不满了,那么秦惠这个丞相的位置也算是到头了,而他们在想着如果秦惠被陛下罢免了丞相的职位,他们自己将会推举出谁出来担任丞相一职。
要知道现在魏国朝廷的官员虽然是忠君爱国的,可是内部的竞争依然激烈,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更多的的权力和地位。
楚安平在仔细阅读后说道:“陛下,我认为秦丞相的教材并无不妥之处。毕竟在圣武大陆上,儒学是国家的根本。儒学是管理百姓的最佳工具,只有让百姓们安分守己,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楚安平的话得到了六部尚书的一致认同,他们认为只有维持国家的稳定,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然而楚凡在听到这些话后,不禁微微皱眉。他没有想到即便是皇家政务处理处的楚安平和六部的尚书们,也持有这样的思想。这让他意识到,要推动教育改革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楚凡和刘雪雨等女子正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的时候,一件让楚凡怒火中烧的事情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