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的家人本应该都在京都之中,但因为皇后娘娘宽仁,便同意了吴启带上自己妻子一起北上,吴启因此很是感激皇后娘娘,在吴启心目中这位娘娘一直是一位善良仁厚的领导,跟她混不会很差。
而且吴启同时在私底下还收到了皇后娘娘的亲笔书信,同意吴启带上五百亲兵回京。
吴启看到这个五百数字,就心头一跳,但想到皇后娘娘,吴启最终长叹一气,自己本就是被先帝从微末之中选拔,如今也是回报的时刻,只不过自己也要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一个后路。
几天后,董亮、王二、典韦三位将领从京都来到了北大营,看着眼前的吴启大将军,三个人都尊敬的行礼,毕竟全国最能打仗的,除了驾崩的陛下,就是这位吴大将军了,三人都打心底里信服他。
吴启赶忙上前扶起这几位大将,“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们兄弟之间还行什么礼?”
听吴启这样一说,兄弟之间的隔阂便消散的无影无踪了,在几杯酒下肚后,几人彻底敞开了心扉,吴启大着舌头说道:“董亮!这支军队就交给你了啊!你可一定要给我带好了,可不要把这支王牌军队带垮了!”
“吴哥哥,你就放心好了,是皇后娘娘,,,额,是太后亲口叫你回去,你放心吧!这支部队迟早还是你来带领,我们几个兄弟只是暂时给你带着,到时候还得靠你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太后,太后还好吗?”此话一出,原本热闹的酒席顿时安静下来,刘芷瑶在身为皇后娘娘时,对将领们多有帮助,有时候犯了一些军规,皇后都会搭把手,如今陛下去世,刘芷瑶应该是最伤心的那一个。
安静几分钟后,还是典韦打破这个氛围回道:“太后还好,陛下是因为心梗而死,这个心梗是医学院那些老太医们说的,具体是啥,俺也不知道,俺本来想看陛下最后一眼,但都被打退回去了,如今陛下也已经安葬。”
“嗯·······”,又是许久的沉默。
第二天等吴启作好交接工作便带上了五百猛将赶回京都,主持工作。
吴启带着五百部队到了京都时,芷瑶已经带着朝廷百官亲自到外面等待迎接,看着这般景象,吴启心中的忧虑总算是落了地,至少自己的性命是保住了。
吴启可不是政治小白,早年间在李潇然身边就已经练就了一双政治火眼睛,提前得知太后亲自出外迎接,吴启可没有摆架子,很远就下了马儿,快步步行至太后和百官面前,恭谨的行礼、哭泣,这一套动作下来,言官愣是找不出一点可以说的地方。
芷瑶亲手扶起这位边关大将,“吴将军,先皇临终之际便吩咐道,‘吴启可为国之柱石’,这才召将军入朝廷,只愿将军在朝之际既能够稳定朝堂也能教导当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