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刘行道再次提出:“殿下,江南的改革固然有利于削弱地方士绅的势力,但如果过于偏重新兴商贾,恐怕会令地方政务无人管理。这些商贾未必有能力承担地方治理的重任。”
杨敬则针锋相对:“刘尚书此言过虑。新兴商贾的成长正是为了替代那些腐朽的士绅。地方治理自有巡察使与朝廷派任官员监督,又何需士绅掌控?难道要再给他们机会反扑吗?”
户部侍郎蒋若衡上前一步,试图调和:“殿下,或许可以暂时分阶段推进改革。先让士绅交出盐税权,再通过扶持商贾逐步削弱士绅的经济根基,如此方能平稳过渡。”
此时,苏子恒开口:“殿下,臣以为,新兴商贾的确尚需时日成长,但士绅的影响力若不彻底铲除,他们便会始终是改革的隐患。可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加速士绅势力的瓦解。舶司与东厂应合作排查士绅在盐税以外的其他经济网络,断其财路,再由户部与巡察使共同接管地方事务。”
宗邺文颔首:“子恒之言正合本宫意。江南士绅的盘根错节不可低估,但朝廷决不能放任他们再有喘息之机。即日起,舶司、户部与东厂联合行动,彻查士绅的残余势力。”
与此同时,玄武关传来急报:鬼方国的逃兵正在与赤焰盟余党合流,这股力量逐渐在草原深处集结,似乎有策动边民叛乱的迹象。何仲秋在奏报中提到:“这些叛军行动诡秘,几次尝试突袭补给线,虽然被击退,但恐怕只是试探。”
东厂密探也带回消息,赤焰盟的余党通过西域商路获得了新的军械供应,并与鬼方国的叛军达成了暂时的同盟。
苏子恒分析:“赤焰盟与鬼方国的合流,意在制造更大范围的混乱。他们试图通过牵制玄武关,迫使朝廷分散力量,从而为其他边疆的外邦势力制造机会。”
宗邺文冷声道:“边疆之地一日不稳,天下难安。子恒,立即部署反击,务必在乱势蔓延前将其扑灭。”
针对边疆的危机,苏子恒制定了三步计划:
围剿核心:命雪狼营与玄武关守军联手,对赤焰盟的集结点展开围剿,切断其与鬼方国叛军的联系。
经济压制:封锁西域商路,阻断赤焰盟的军械补给,同时加强边民的粮草供给,防止叛军煽动边民。
情报渗透:东厂派出精锐密探,伪装成西域商人,潜入赤焰盟内部,获取其计划核心。
就在边疆的战事紧张筹备时,东南昭明国的阴谋也在酝酿之中。吕绍华的东海水军在一次巡逻中截获了一艘试图潜入江南的商船。船上不仅发现了大量伪造的舶司文书,还有一批昭明国密使的信件。
信件内容显示,昭明国正在试图重建江南的走私网络,并计划扶持一批地方势力,与昭明国共同策动内乱。
苏子恒阅览信件后说道:“昭明国的动作越来越大胆。他们不再仅仅通过经济手段,而是直接插手地方事务,甚至试图培养自己的代理人。”
宗邺文拍案而起:“江南才刚刚稳定,绝不能让昭明国的毒瘤再度滋生。子恒,立即派人彻查这些地方势力的幕后主使,务必要连根拔起。”
在苏子恒的指挥下,舶司与东厂对江南的几个重点港口展开突袭。在一处隐秘仓库中,他们发现了大量走私盐货和伪造的文书,同时抓获了几个试图与昭明国勾结的士绅。
在审讯中,这些人供认,他们受命于昭明国的一名密使,此人正在东南的一个小港口指挥一批走私船只的调度。
苏子恒果断命令东厂密探和东海水军联手,对该港口展开围剿行动。当晚,东海水军包围港口,东厂密探潜入密使的驻地,将其一举擒获。
行动结束后,苏子恒将战果呈报宗邺文:“殿下,江南与东南的乱象虽暂时平息,但外邦的势力仍未完全肃清。这些走私与勾结的网络隐藏极深,还需进一步追查。”
宗邺文点头:“子恒,江南与东南是大殷的命脉,绝不能容许任何隐患存在。此次行动虽有成效,但接下来还需加大力度,彻底清除这些余党。”
随后,宗邺文转向朝堂群臣,沉声说道:“诸位,内外乱象频仍,乃是对朝廷的试探。本宫希望尔等放下争执,齐心协力,尽快恢复江南与边疆的安定。否则,这江山便无宁日!”
朝臣闻言,无不应声而退,但心中却各怀思量。江南的士绅、边疆的叛军、昭明国的阴谋,这一切如同盘根错节的大网,正试图将大殷拖入无尽的风暴。而东宫,却是守住这片江山的最后屏障。
风暴未平,暗流汹涌,东宫的每一步,都将在这场博弈中决定大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