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川,这座丝绸与瓷器的交易重镇,被誉为“江南之眼”,掌控着整个江南的经济命脉。宗邺昭将目光锁定在此地,决心通过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手段,彻底扭转江南的局势。
“绍川不同于江宁,那里没有书院作为士林的凝聚中心,但它的商贸网络才是江南的真正力量。”宗邺昭在润州府内的密议中说道,“只要能控制绍川的总商会,便可从经济上掐住东宫的咽喉。”
陈桢接话道:“殿下,此地的丝绸商人与地方豪族关系密切,若能挑起他们对总商会的反感,我们便能轻而易举掌控绍川的贸易体系。”
宗邺昭点头,冷声道:“传令下去,从内部瓦解总商会,制造混乱,逼迫东宫自乱阵脚。”
不久后,绍川的丝绸市场开始出现异常。一批运往外地的丝绸货物被故意扣留在港口,理由是“税务问题”。与此同时,地方商贾联合散布谣言,称总商会的赋税政策偏袒中央官商,对地方商户压榨严重。
绍川的商人们怨声载道,一些中小商户甚至开始拒绝与总商会合作,转而依附地方士绅。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总商会内部的分裂,许多商户要求改革税务制度,与地方豪族进行利益共享。
消息传到京师,宗邺文立刻召集户部与监察司商议对策。户部尚书眉头紧锁:“殿下,绍川的税赋改革原本是为了鼓励商贸,但地方士绅的插手已让政策难以推行。若不立即干预,总商会将被地方势力渗透。”
监察司总监补充道:“根据密探回报,此事背后有宗邺昭的影子。他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操控,瓦解东宫对江南的影响力。”
宗邺文果断下令:“派苏子恒前往绍川,调查清楚宗邺昭的布置,同时重建总商会的权威。绍川的经济不能有丝毫动摇。”
苏子恒抵达绍川后,立即感受到这座城市暗流涌动。街头巷尾到处是商贾对总商会的抱怨,港口堆积如山的货物让码头工人怨声载道。
他召集绍川总商会的负责人王延平,直言问道:“为何总商会的权威在此地如此薄弱?地方士绅的插手,为何无人阻止?”
王延平满脸愁容:“苏大人,地方士绅掌控了丝绸生产的上游,我们总商会无法绕过他们。再加上商户内部的分裂,绍川的局势已难以控制。”
苏子恒思索片刻,沉声说道:“局势虽乱,但总商会必须重新夺回主动权。我需要你们提供地方士绅与宗邺昭勾结的证据,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为了彻查宗邺昭的阴谋,苏子恒再次动用东厂的密探网络。他发现,一些地方士绅正秘密与润州的幕僚来往,这些人通过操控丝绸市场,试图将绍川的贸易纳入自己的掌控。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东厂密探突袭了绍川城外的一处豪宅,成功截获了一批涉及地方士绅与宗邺昭联系的密信。这些信件不仅暴露了士绅的具体计划,还列出了他们企图通过商贸联盟逼迫总商会让步的细节。
“这些证据足以将他们的阴谋公开曝光。”苏子恒冷冷地说道,“接下来,我们要用雷霆手段,震慑绍川的豪强。”
苏子恒随即向地方发布公告,公开了密信内容,同时调集东厂力量,将几名与宗邺昭勾结的士绅逮捕入狱。他还以东宫的名义宣布减免部分税赋,缓解商户的压力。
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取得了效果。总商会的权威得以恢复,而中小商户也重新回归总商会的贸易网络。然而,地方士绅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开始通过谣言与煽动,试图激化百姓的不满。
得知绍川的计划受挫,宗邺昭并未感到意外。他冷笑着说道:“东宫确实反应迅速,但我更想知道,他们能应对几次这样的危机?”
陈桢提议:“殿下,可以通过江南的港口截断外贸,使总商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信誉。只要总商会对外贸易受阻,绍川的经济便会崩溃。”
宗邺昭点头:“很好。传令下去,调动我们在沿海的势力,从外部瓦解总商会。”
绍川的危机虽暂时平息,但天武帝得知宗邺昭的种种作为后,怒不可遏。他在朝堂上严厉训斥户部:“江南已乱成这样,户部却束手无策!若宗邺昭再有动作,你们这些人还有何颜面?”
宗邺文上前一步,请求道:“父皇,儿臣愿彻底肃清宗邺昭在江南的势力,还请父皇再给东宫一些时间。”
天武帝冷哼一声:“绍川的乱局只是开始,若江南再有风波,朕不只要问责宗邺昭,连你东宫也休想置身事外。”
苏子恒在密信中写道:
“殿下,绍川的危机暂时解除,但宗邺昭的布局已蔓延至沿海港口。他正试图从外部削弱总商会的影响力。江南之战,已不再局限于内陆,未来的博弈,将更加复杂。”
宗邺文回复:
“子恒,宗邺昭的步步紧逼,是对东宫意志的考验。绍川之后,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确保江南的稳定。若要应对沿海的危机,你需尽快掌握舶司的动向,与东海水军联手,共同应对。”
江南的风暴从未停止,而绍川的余波刚刚蔓延到沿海港口。随着东宫与雍王的争夺愈演愈烈,整个江南的棋局,已然进入了新的战场。
绍川,这座丝绸与瓷器的交易重镇,被誉为“江南之眼”,掌控着整个江南的经济命脉。宗邺昭将目光锁定在此地,决心通过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手段,彻底扭转江南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