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发愁怎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国家给分配的任务。
可以说是旱涝饱收了。
在八十年代,你说一句你是厂里的人,人家都会高看你一眼。
如果李星锋没记错的话,他高中毕业那年,厂里还分配了不少的大学生进来。
想都不敢想啊!
80年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但是,人家就是愿意来厂子上班。
主要原因就是,厂里待遇好,大学生一来,第二年就给解决住房,进厂就是储备干部。
而且从实习期开始,就享受干部待遇。
一个月工资至少五十块钱。
一斤精米才一毛钱,五十块钱,可是不少了。
而且这帮大学生,还都是香饽饽,不用下车间干活的,直接机关单位坐着,每天喝茶看报纸写材料。
日子美的不得了。
他之所以知道,无非是大哥为让他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便把厂里的待遇拿出来说的。
但是,李星锋那个时候,就想着玩了,哪有上学的心思。
倒是后世因为经商,自学不少的知识。
在江州机械厂,像李星锋家这样的有不少。
一家一个职工,或者两个职工。
他们家,父亲和大哥都是厂里的职工,母亲则是后勤的临时工。
在李星锋的印象里,当初为了让大哥进厂子,父亲走了不少的关系。
虽然父亲没当上官,但是在厂子里几十年了,认识不少人,好多当初和他一起打螺丝的,后来都升职了。
父亲也靠着这帮人,花了家里的积蓄,给大哥在运输队搞了个职工的身份。
大哥也凭着这个身份,如愿以偿的把嫂子李芳娶了回来。
是的,83年娶媳妇,女方家也是会考虑男方工作的。
尤其是女方家条件不错的那种,更是在乎男方有没有一个好的工作。
一路走,一路看,想在机械厂开一个舞厅的想法越发清晰了。
这些大厂职工太有钱了。
生活上富足,精神上的空白就体现出来了。
开个舞厅,绝对满地捡钱。
就在李星锋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阵摩托车轰隆声把李星锋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