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为何能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
这就是主要原因,人口基数太过巨大,物产也极其丰富,朝廷又施于仁政繁荣了百多年,家底深厚。
简而言之,要粮有粮,要人有人。
刚听到陛下突然问及这个事,左云祖和高万年都意识到了缘由。
果不其然,
女帝微微点头,冷目道:“朕决议,即刻起,三丁抽一,四六征税,最低招募两百万大军和对应粮草,以防不测。”
“这……陛下,这……是否有点太苛刻了?”
左云祖吓了一跳。
他想到了陛下询问户籍数,肯定是为了征召士卒筹集粮草对付镇北侯,却没想到竟然这么严重。
就是高万年的面色也有点动容。
三丁抽一,但凡有三个男丁以上的户籍,就得招一人强制参军。
四六征税,更是严苛无比,每户强征四成收成。
此令一出,必将动摇整个大乾百姓的富足根基,步入生存艰难乃至十分困苦的境地。
“不必啰嗦!此事朕心意已决。”
女帝抬手,语气不容置疑。
林苍擎的这份奏报,让她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若不尽快准备,一旦余下的五十多万王师被击败,京都将瞬间陷入危局。
至于百姓艰难困苦……
如果皇位没了,大乾百姓生活的再富足,于她,又有什么意义?
“喏,微臣这就去办。”
“是。”
左云祖和高万年见此,只能收起劝说的心思。
就像以往那般,凡是陛下决定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他人质疑。
正当两人领命退下时,另一名公公疾步进入御书房。
“陛下,河间郡守传来急报。”
“急报?”
女帝拧了下眉头。
本以为是出了什么事,但接过奏本看了眼,眉头当即舒展了下来,乃至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她把奏本递给两位丞相,笑道:
“康清寿上奏谏言,打算在河道内搭建一道浮桥。”
“以货船为基,首尾相连,铁索捆缚,沉船碇稳固,再于其上铺设木板,方便走马行车。”
“此人看似平庸,却能想到这个主意。”
“不错,若浮桥搭成,不必分批用船只运送粮草和士卒,效率快了许多。”
“传朕旨意,康清寿的一应所请,准了。”
“再传一道旨意,令林侯驻扎原地,不得妄动,静待援军。”
“他不是要20万兵马么?”
“但区区20万怎能足够?朕……给他送去150万大军!”
“加上原有的50万,总计200万之巨!”
“100万灭不掉镇北侯。”
“那朕就倾注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