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才有些吃痛的停了下来。
这会儿,内侍王继恩鼓足勇气快速上前到赵光义身前,一边帮着对方处理伤口,一边低声开口。
“晋王殿下,眼下正是大好时机,官家失踪,晋王该当站出来统领群臣,吧啦吧啦……”
在知晓当今官家失踪之后,王继恩只是犹豫了一会儿便直接决定投效赵光义。
自赵匡胤登基称帝,并没有像其他皇帝那般,急着立褚之后。
整个大宋上下,悄然之间便已经分出了好些个派别。
皇子赵德昭、赵德芳各成一系,晋王赵光义亦有无数拥簇,天水郡公赵光美同样有不少跟班。
没有人知晓,这些赵姓谁会成为大宋的第二个皇帝。
毕竟,赵德昭和赵德芳至今都未立褚,如此看来,晋王和天水郡公似乎都有那么一些机会。
而身为官家心腹的王继恩,按理来说不该和这些人有所勾连。
但!
赵匡胤的年龄终究已经有五十了,而历代帝王年过五十者,实属不太多见。
谁也不知道,赵匡胤还能做多久的皇帝。
如此,年纪轻轻的王继恩终究还是升起了一些心思。
而相比起赵德芳、赵德昭和赵光美来说,如今的晋王在朝堂内的权势最为强势。
眼看着今日官家失踪,晋王当面。
此时的王继恩,心思一下子便火热了起来。
……
耳边,王继恩开始快速的朝着赵光义劝谏,劝其当趁此时机掌控宫廷,随后总揽大权,行继位称帝之事。
只不过,此刻的赵光义却根本听不进去。
称帝,怎么称帝?
赵光义知道,凭借自己现在的能力,掌控朝堂并不难,甚至于趁着赵匡胤不在,他完全可以利用朝堂轻而易举的登基称帝。
可是,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