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天数

赤潮覆清 金黄的鸡翅膀 3468 字 15分钟前

天际泛起蟹壳青,乌云突然吞没了残月,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窗棂,寝宫檐角的嘲风兽首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宫墙内外亮起一片火把,火把的光焰把琉璃瓦映成血色,整座紫禁城正在铁甲与兵刃的寒光中缓缓苏醒。

康熙皇帝站在那张凌乱的凤床前,凤床上还留着一个醒目的血掌印,那是贵格格无意识按在床上的,已经成了红褐色,刺目而狰狞,地板上的鲜血还没清理,在那刺客砸出来的凹陷之中伴着灰尘汇成一副太极的模样,空气中还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道。

太医摆弄着药箱里的药物和工具,康熙皇帝伤口上的绢帛已经全部取了下来,正经上了药、绑上绷带,贵格格也已经被太医看过,伤口倒是没什么大碍,在太医上药之前就已经止住了血,但贵格格明显是受了惊吓,到现在还昏迷不醒,康熙皇帝让人安排了另一间寝殿,让她远离这处寝殿安心休养。

殿中跪着几个穿着黄马褂的侍卫,殿外有模模糊糊惨叫声被呜咽的寒风裹着远远传来,康熙皇帝斜眼朝那个方向瞥了一眼,冷声问道:“你们查出来些什么?这刺客到底是哪里的来的贼人?”

“回皇上,奴才等得知消息后,立马组织人手调查……”一名侍卫回道:“奴才查阅了内务府的档案,那刺客本名归钟,六岁入宫,其父名归辛……”

“朕不想听这些陈年往事!”康熙皇帝粗暴的打断了那侍卫的话语,怒道:“你就说,这厮是怎么混到朕身边来的?是谁在指使?”

“回皇上,奴才查问了敬事房值守的太监,这厮是花了大约二十两左右的银子,从当值太监小阳子那里买的侍寝的资格……”那名侍卫赶忙回道:“奴才已经动过了刑,小阳子确实不知道那刺客的打算,只是收钱办事。”

“好个收钱办事,只为了二十两银子,差点把朕的命都给卖了!”康熙皇帝冷哼一声,眉间一滞,双目泛着阴冷的光芒:“小阳子是小桂子提拔起来的,小桂子入宫前穷困潦倒,曾误入郑逆所谓天地会混饭吃,朕还让你们去查问过此事…….这刺客难道和郑逆有关系?”

“回皇上,以目前粘杆处的探查和拷问来看,应该是没有联系…….”一名侍卫回道:“这刺客行刺,找不到有什么外人指使的痕迹,也没有什么接应的迹象,而且一般行刺暗杀都得备着两三手的准备,或者几个刺客一齐发动以保证成功,可这刺客行刺失败之后,却没有出现什么后手和同伙。”

“粘杆处捕拿那些往日和这刺客交好的内侍时,他们正在城外为一名老内侍下葬祭拜,粘杆处一一盘问过,他们对那刺客行刺之事确实一无所知,闻听此事皆惊诧不已、惶惶如丧魂魄,奴才的亲自询问过,不像是假。”

“这刺客往日有一交好的老内侍,据那些内侍交代,是救命的恩情,平日情同父子一般,今日因御书房泄密一事被杖杀于午门外,综合粘杆处如今探查的线索,奴才认为,此贼恐怕就是为那老内侍报仇,故而铤而走险,欲弑杀皇上。”

“若说和其他势力有什么联系……”那侍卫朝后头点了点头,一名侍卫膝行而上,手里捧着几本册子:“皇上,这是从那刺客床底翻出来的,全是誊抄的红营贼寇的布告军报之内容,共有四十二篇,此贼恐怕是受了红营贼寇的影响,故而才逆尊卑人伦,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红营贼寇,红营贼寇,又是他们!”康熙皇帝随手拿起一本册子翻看着,里头的内容他也很熟悉,都是各地官将奏入宫中的红营的布告军报的内容。

这些东西在大清被定为“妖言妖书”,是明令禁止传播的,当然,前明也曾禁妖书,妖书案依旧闹得天下竦动、满城风雨,堂而皇之、原原本本的被时人记在笔记史料之中,康熙皇帝也不相信以大清这个封建王朝低下的行政能力能够把红营的“妖书”禁绝,只不过是能拦一点算一点,尽量控制住其传播范围而已。

但如今这妖书都传到宫里来了,康熙皇帝可不相信宫里只有一个人藏着这些妖书,用力把那册子撕得粉碎,将纸片如雪花一般纷扬的扔在地上:“查!把宫里翻个底朝天也要把这些妖书都找出来,私藏妖书的,统统杖杀,以儆效尤!”

一众侍卫回了一声“喳”,康熙皇帝凝眉思索了一下,吩咐道:“此番刺杀之事,不能以那刺客胆大包天、自行其是而结案,反倒容易引得人心祸乱,必须办成大案!那刺客既然走的是小桂子的门路……鸳鸯楼泄密案小桂子还没洗干净,他又有天地会的背景,就拿他顶案吧,至于幕后之人是郑家还是红营,亦或者其他贼寇,你们看着办吧!”

康熙皇帝考虑的很清楚,若只是一个太监自作主张的刺杀,传出去反倒会引起更多的猜疑,许多人眼里是不会把这些低贱的家伙当成活生生的人的,是不相信他们会鼓起勇气对高高在上的主子挥起拳头的,就像前明那些欲缢杀嘉靖皇帝的宫女,到现在还有各种阴谋论传来传去,就是不相信她们只是为了反抗皇帝的压迫,而自发地做出了弑君的壮举。

这些乱飞的谣言必然会引发种种乱象,指不定还会被某些势力利用,互相攻讦引发朝局动荡,就算天下人真的相信那刺客是一匹独狼,皇帝连手下太监都控制不住,损害的也是康熙皇帝自己的威望。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此事闹大,给天下人一个答案,反贼逆寇本来也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串联弑君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牺牲一个贴身太监,把帽子扣在郑家等势力身上,换一个同仇敌忾的局面,算得上是一笔好买卖。

那几个侍卫自然领命,康熙皇帝长出了口气,只觉得伤口一阵阵发疼,目光又落在了手臂上那处伤口,想起那太监最后的怒吼,心中猛的一跳,呢喃着念道:“奴弑主君,乾坤失序、纲常紊乱,此亡国之兆…….难道我大清……真的要失了天命吗?”

就在此时,殿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一名侍卫裹着满身的雪花直冲进来,皂鞋在地上踩出一个个雪印,还没来得及跪倒行礼,便大喊道:“皇上!八百里加急,吴三桂称帝,吴军冲破长江,顺承郡王…….大败!”

天际泛起蟹壳青,乌云突然吞没了残月,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窗棂,寝宫檐角的嘲风兽首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宫墙内外亮起一片火把,火把的光焰把琉璃瓦映成血色,整座紫禁城正在铁甲与兵刃的寒光中缓缓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