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鲜血从身体里涣散而出,这表示非常危险了。我们远离危险,无咎。
从皇太极、顺治、康熙到雍正,清朝前四任接班人的登基之路都极为凶险。尤其是雍正帝,从九子夺嫡的险峻局面中杀出一条血路,惊险万分地登基为帝。为避免再度出现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他决定采取措施使皇位继承制度化。
公元1723年8月,雍正登基元年,便宣布实施秘密立储法。
清朝的秘密立储,是指皇帝不公开指定继承人,却将写有继承人名字的传位诏书制作一式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一份则藏于内府。待皇帝驾崩后,由宣诏大臣共同从匾额后取下传位诏书拆开,当众宣布确立新君。内府所藏诏书则以备核对。
这个主意一举多得,堪称绝妙。首先由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强化了皇权。其次,册立了皇太子,多少可免去众皇子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后顾之忧。第三,它还保护了皇太子,使其不会成为众矢之的,整日要受明枪暗箭的伤害。而且暗黑一点想,如果皇帝在世时想法改变,不过是换一个传位诏书的事,比以往历代皇帝废立皇太子要自由多了。
在中国,正妻生的儿子叫嫡子,皇帝的正妻是皇后。
正妻以外的都是妾室,她们生的儿子都是庶子。皇帝宫中,皇后以外的妃嫔媵嫱、宫女侍婢生的儿子,也都是庶子。
大约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位传承和家族继承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皇位继承的基本原则虽然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这个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对皇位的争夺。在皇权的诱惑下,皇储之争始终惊心动魄,皇族宗室为此手足相残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从未断绝。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外戚等等,无一不以拥戴的皇子为核心,展开各种博弈和绞杀厮杀。
尤其是两千年封建王朝,几乎从未停止过血腥而残忍的皇储之争,比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九子夺嫡等等。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素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论,册立储君向来被视为国之大事。而历朝历代有关国本的倾轧争斗,恰恰是使国本“涣其血”的巨大危机。
受满清旧俗影响,清初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嫡庶观念,他们主要实行部落时代的推举制。所以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都不是嫡长子身份继位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