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探清楚了么,对方到底调动了多少兵马?”
面对众将敬佩的眼神,坐在营帐正中宝座上的薛万彻愁眉苦脸不见半分喜色。
昨天他带着数百残兵突围后,被拔延兀所率数千骑兵追击了许久,虽然最终成功甩开追兵来到了独松峰与史大义等人汇合,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拔延兀便率领大军前来攻山了。
面对攻势迅猛的突厥大军,薛万彻拖着疲惫之躯,亲自率领三千弓弩手,以箭矢守住了通往半山腰的唯一隘口,在经历了一整夜的厮杀后,成功逼退了敌军。
虽然按计划突了围,并顺利守住了独松峰,但薛万彻很清楚,这对太原城的困局,并未起到多大帮助;
因为他率军突围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敌军分散兵力,以此间接减轻太原城的压力,而就今日斥候所打探到的消息来看,拔延兀仅带来了三万兵马攻山,而区区三万人相较于突厥二次增兵后的三十五万大军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山下敌军扎营的数目判断,拔延兀确实只调动了三万左右的兵力,而且经历了昨夜的强攻失利,对方似乎并没有继续攻山的打算。”
面对薛万彻的质问,史大义如实汇报道。
“副都督,末将以为,对方这是打算围而不攻,将我们活活困死在山上!”有将领出言分析道。
“围而不攻是真,想活活困死我们是假。”薛万彻直接做出了判断。
“为何?”出言分析的将领不解。
“道理很简单,因为拔延兀很清楚陛下派出的北征援军,只需数日便可抵达并州,只要援军一到,整个并州战局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扭转,届时突厥统帅阿史那思摩,肯定会收拢兵力全力对付北征援军和太原城守军,从而放弃对独松峰的围困;
不得不说拔延兀很聪明,他料到了我们突围出城驻守独松峰,是想吸引分散他们的兵力,从而减轻太原城的压力,所以他见昨夜攻不下独松峰,便果断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呵呵,仅用三万兵力围住独松峰,便瓦解了我们冒死突围的真正计划,这在拔延兀看来,肯定非常值!”薛万彻自嘲冷笑。
“对方有大军三十五万,即便分出了三万兵马,也还剩三十二万,三十二万对太原城仅剩不到四万的兵力,确实有很大希望能在北征大军到来前拿下太原城。”史大义愁眉紧锁。
“那怎么办,早知道咱们分兵两万突围,只牵引住了敌人三万兵马,那还不如集中兵力在城内固守待援呢,这样守住太原城的希望还能大上三分。”
“就是,四万人守城和六万人守城,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依我看,咱们不如杀个回马枪直接杀回城去算了,就是死也要与留守在城中的弟兄们共存亡!”
“同意,就该这样做!咱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是逃兵!”
“......”
见薛万彻和史大义都不看好驻守独松峰的前景,在场的大部分将领纷纷出言表态。
这些人全都是并州本地各折冲府的统兵武官,早在被调入太原驻防时,便将家眷老小一起迁入了城中,他们很清楚一旦太原城破,各自家中的亲眷会面临怎样的下场。
“不行!”
眼看麾下众将竟产生折返回城的心思,薛万彻想也不想的直接拒绝:“咱们冒死突围,前后折损了两千七八百人,还伤了一千多人,现在可战之兵仅有一万六千余人,就这点兵力杀回去无异于以卵击石!”
“副都督,咱们昨日突围虽伤亡了近四千人,但大部分兵力尚在,现在杀回城去虽然伤亡可能会更大,但多少肯定还是能保存下数千兵马的!”
“没错,与其被困在山上坐视太原城破,带兵出其不意的杀回去,没准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经过昨日突围一战对薛万彻的看法已经大为改观,但事关家中亲眷安危,还是有不少将领坚持己见。
“本将军说不行就是不行!”
冷眼扫视了一圈在场众将,薛万彻语气冰冷道:“现在山下驻扎了三万敌军,太原城那边算上突厥二次增兵所带来的十五万步卒,至少能调动三十万兵马,而眼下咱们可战之兵仅有一万六千余人;
就这点兵力你们还妄想杀回城去,真当突厥人是吃素的不成,昨天咱们之所以能突围成功,那是因为我事先引开了城外的大部分骑兵,对方反应不及才让我们得逞的!”
“打探清楚了么,对方到底调动了多少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