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庚戌之变

大明天下1544 云中非鱼 1195 字 3个月前

看到这一幕,朝中的绝大部分文武大臣都认为,身为朝中的实权掌控者严嵩,面对这样的危机,之所以能够保持镇定,是因为其沉着冷静,老成持稳。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严嵩早已知晓这场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

顾长安并没有明令,严世蕃不可以将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他的父亲严嵩,严世蕃被称为大明王朝的鬼才,本就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等生米煮成熟饭,一切都已经成定型的时候,他不可能不将整件事的原委告诉他的父亲。

知晓整个事件原委的严嵩,自然不会像那些一无所知的朝廷重臣一样,惊慌失措。

严嵩主张,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与蒙古骑兵对垒,恐怕会使得整个局势进一步恶化,他认为,只要坚守京城,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成熟,届时必能扭转局面。

在君臣之间,严嵩的主张很快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认可。

随即,嘉靖皇帝下令,整个京师守军坚壁清野,百姓们纷纷逃离京郊。

然而无论是那些朝廷重臣,还是那位嘉靖皇帝,都不知道,严嵩所谓的等到时机成熟,实际上是等待那位一手策划这场危机之人,也就是顾长安的消息。

僵持期间,朝廷接连调拨了数路军队来防守京师,但因为士气低落,根本无力与俺答麾下的蒙古军精锐一战。

在顾长安的默许下,镇守大同镇的仇卵也带着十万边军回到京师勤王,但是一路艰辛,加之军士们饥寒交迫,根本无力对敌。

当然,最主要的是,仇鸾回防京师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以免落人口实。

更为可怕的是,原本按兵不动的俺答大军再次开拔进攻,很快就已经杀到了昌平城下。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大明皇城可能被蒙古军攻破的恐慌很快就弥漫开来。

这个时候,文武百官们一边暗自惶惶,一边又在暗中相互猜忌,评头论足。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怀疑是手握大权的严嵩故意放任蒙古骑兵扫荡,用以削弱朝廷实力,从而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当然,也有人猜测,是嘉靖皇帝一心玄修,荒废朝政,招致而来的报应。

还有一些阴谋论认为,蒙古大军正是某些朝廷大员暗中纠结而来,意在夺嫡.....

总之,种种谣言纷飞,令得整个朝野阵脚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