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刚果

刚果河是非洲中西部最长的河流,如果以赞比亚境内的谦比西河为源头计算,全长达4640公里,名列全非洲第二位,仅次于尼罗河。

盆地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至27摄氏度,降水量1500至2000毫米以上。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另外盆地还是重要农业区,盛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

刚果盆地种种优良的条件,赢得了"中非宝石"的美誉。

接管刚果地区后,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内的人口不足400万。可见二战中,法国在殖民地抽调的人口有多狠。

据报道,二战时的法军有四分之三是来自殖民地的黑人,现在看来一点没夸张。

李开完全控制了刚果地区后,没收了殖民地的所有法国资产,凡是敢反抗的法国居民全部收押到俘虏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随着李开在非洲站稳脚跟,南洋政府立刻配合行动,向这片遥远的土地大规模移民。

移民南洋这件事,移民局非常熟悉,第一批就将近一百万华人通过好望角被送到了刚果,还顺便带去了大量的生产物资。

李开把他们安排在水势平缓的刚果河中游处,那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生产。

刚果盆地内部为热带森林,里面十分危险,不适合人类居住,刚果河入海口,河水湍急,目前阶段也不适合居住。

华人到了那里,天赋属性很快就觉醒了,开垦土地,种地种菜,很快河口三角洲就有了繁荣的迹象。

在向这里移民华人的同时,莱昂·姆巴领导的民族解放军为了应对法军的压力,将控制区内的的黑人,全部移民到了移民到喀麦隆,随时补充前线的损失。

还有一点,就是相对于刚果,喀麦隆自然条件更适合居住,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占领了一片地区,这里就是他们的地方,同时也放弃了之前他们生存的地方。

很传统的游牧观念。

李开也没阻止,并且乐见其成。

到目前刚果、加蓬地区除了城镇中的少量黑人,控制区内的所有部落已经全部被迁移到了喀麦隆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