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选择就如同暴风雨来临

选择了公考这条路就注定是一个人的事,忍受孤独寂寞,忍受做不出题的难受,忍受正确率上不去,甚至可能到了35岁都面临考不上的风险。虽然已经31岁,怀着6.5个月的宝宝,但我不会停止走这条路,直到走到35岁的那天,我不再管我能不能考上,我只要把过程做好,成与不成不再纠结。我就一直一直好好听课,认真做题,就这样循环下去。

——“ 浅笑”伙伴

学的越多,考的越久,就越不甘。对在职备考者而言,看似是“骑驴找马”,实际上也是冷暖自知,不甘心长期以来的辛劳付出,承受的种种横眉冷对就此作罢,一次次告诉自己“下一次,还有机会”。于是,公考变成了执念,成为了生活乃至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2

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学毕业时往往缺少必要的职业指导,很难搞清楚生活要怎么继续,自己擅长做什么。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然后结婚、生子,突然发觉自己年纪大了,各种意气、棱角也渐渐被现实给磨平,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惶恐,于是开始关注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却又面临“工学矛盾”、“精力不济”等现实难题。

考过几次后,明显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各种挫败感迎面而来,会怀疑自己真的比别人差吗?会问自己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和艰辛才能上岸?然而,面对后疫情时代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年职场危机的须臾而至,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除了孤注一掷参加公考,好像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和可能。

03

身边“上岸者”的刺激和激励

生活总免不了对比和被对比。

当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越来越多入职公务员、事业单位,而且生活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时;当一起学习的“考友”越来越多的人成功上岸,并分享了各种备考心得、经历时,我们容易被裹挟,失落之余也会被激励,内心不断问自己:“哪里比人家差?既然都有条件、有机会考,既然注定会有人考上,那个考上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我?!”

于是咬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