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飞向蓝天

核战废土 用户20675163 2514 字 3个月前

飞机航程1300公里,火力采用四门k201航空机炮,每门备弹400发,还有两支k7621机枪,备弹1000发作为应急武器,火力十分充沛,还有30mm2a72轻量版机炮吊舱接口,可以额外挂载两门30mm机关炮,备弹300发,用来拦截高空轰炸机,火控上面飞机设计更高级一些,除了和“猎犬1”一样的基础火控之外,还有测速雷达,以及两个小型电子陀螺仪,更精确的测量飞机姿态,弹道解算更加精确。

计划中还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57mm火箭弹,用来对付救世军的高空轰炸机,不过仅限于研发,因为技术水平的原因,还有救世军威胁不是那么大,并不算是优先的序列。

同时预留了夜视仪接口和短距离探测雷达的接口,机翼下还预留了4个可以挂载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接口,可以日后发射红外制导导弹攻击敌方战斗机,也算是高端机型了,成本就有点高了,成本为20架“蚊子1”战斗机的水平,命名为“拦截1型”战斗机。

3000hp的涡桨发动机也正在测绘和尝试制造中,相对于喷气发动机,涡桨的制造难度更低,价格更低廉,对油料需求不高,且动力强劲,在计划中安装涡桨引擎的重型战斗机也已经在和引擎同步制造当中,计划中还有双发,四发,六发三种远程大载弹量的螺旋桨轰炸机正在设计和论证当中。

航空设计局也在研究和深化通过与狂人贸易换来的小型冲压喷气发动机,用来研发远程巡航导弹,计划中将会用双发轰炸机携带这种巡航导弹快速突破救世军防空网络,通过地形匹配雷达或者潜伏小组的激光照射,打击敌军纵深地带目标的战术指标。

复兴军在6个月的时间里,将西山省内主要的工业基地全部都搬迁到了南河省,郑市被快速的重建了起来,南河原先本来就是重要的农业,工业,人口大省,留下来的底子还是相当不错的,复兴军的人口也快速的膨胀到了700万人口的大关,军队数量也上升到了37万人的水平,间接辖区人口也有近八百万水平,已经接近救世军的五分之三左右。

目前复兴军已经围绕着长治,安阳、洛阳、开封、郑市五个城市,控制了南河省的五分之四地区和东山省的西部到济南的区域,领地扩张速度前所未有的快速,整合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在短暂的生产下滑后,复兴军的工业再次快速的上涨了起来,超出了原先鼎盛时期的一倍多。

现代工业的底子是恢复生产至关重要的一环,用机器制造机器,用机器升级机器,自主完成产品和产业的自主升级才是能保证日常发展和良性发展的前提,救世军虽然看起来强大,但是在民用工业和很多工业领域只能使用战前留存的设备消耗和维修,很多行业无法自主完成产业技术的迭代和升级,拖累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也极大的影响了其自身产能扩张的能力,复兴军绝对不会走这样的老路。

在西山省的这片区域,复兴军除了留下了几个暂时无法割舍的煤矿之外,基本能搬走的搬走了,工业的恢复让复兴军也不是曾经那样寒酸的一个小势力,在警惕救世军进攻的过程中,复兴军和救世军的特别派遣部队在襄垣地区不断的爆发摩擦和战斗,战争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为了防止救世军再次派遣空中打击力量,复兴军将大量的防空火力布置在了襄垣和长治地区,并且部署了一台民用机场使用的空中探测雷达,探测150公里内的任何可能出现的敌军空中力量,同时加快了空中力量的部署和训练。

得益于现代遗留下来的电子技术,复兴军用战前的电脑屏幕组装起来,之后利用战前的游戏“war thunder”作为训练的教材,制造了几个仿造飞机内部结构的座舱,还设计了可以随动的座舱结构,通过将飞机的各项气动数据和建立飞机的骨架模型,制作了拟真的飞行训练仪器,造价等于一架猎犬1战斗机。

有了这些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在训练仪器上面训练飞行员的起降和格斗以及对地攻击的基础能力,也可以联系空战拦截,节约了极大的油料消耗,原先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适应训练可以极大的缩短时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等待飞机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时间里,飞行员就完成了在仿真机舱内的基础飞行训练,同时具备了空中格斗的基础,适应了飞机的一些飞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