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厚土行气诀

巫镇山道:“‘增木法’如果只能适合一种灵根结构,那就不能称之为法了。灵根结构只是一个基础,只要有土水火三属性灵根,都可以修习此法。关键是修士要根据自身情况,去找出最佳的行功方式,依靠行功方式去调节各属性灵力之比例。”

张元敬精神一振,赶忙问道:“这所谓的行功方式,又作何解?”

巫镇山道:“这就涉及对‘汲木,壮火,生土,辅水,循环乃成’十二字的理解了。这五句话,撮其要、总其纲,讲得看似清楚,实则太过抽象,落到具体功法上,千头万绪,不知何前何后,何去何从。数千年来,我厚土宗研习‘增木法’的修士,也有数十,对此略有所得。比如‘汲木’。修士既然没有木灵根,自然不具有木灵力亲和性,无法炼化木灵力。那么,汲木力怎么汲?就是先予后取,将含水之土输入灵草,与灵草的木灵气进行交互相融,尔后方可将少量木灵气携带而归。这些木灵气通过暂时附着于土灵力上,进入修士经脉。此可实现‘汲木’。”

张元敬听完,初觉有所得,可转念一想,如果要先有含水之土,自己怎么修习?自己的火灵根与水灵根势均力敌,怎么可能在丹田积累水灵力?遂问:“难道没有前辈试过直接从灵草中汲取木灵力吗?”

巫镇山一愣,随即连连摇头:“在没有木灵根的情况下,只能导入天地灵力,不过,那是五行合一的。若是直接汲取单纯的木灵力,一来不可能成功,根本汲取不出来。二来,即使意外成功,也会对经脉造成极大负担,很容易引发灵力紊乱,导致走火入魔。而且,这样的行功顺序,是与厚土行气诀相反的。”

张元敬立即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有些反常识的问题,不觉尴尬一笑:“道友所言甚是,贫道就是随口一问。”

不过,在他脑海中,这个念头却挥之难去,迅速扎下根来。

巫镇山没有在意,继续说道:“至于‘壮火’‘生土’,壮和生两个字是有区别的。一者是凭借,一者是转化。两句合一起,就是火化木以生土。当然,这些还是推测,实际上我厚土宗修士也没有找到能够具体实现此法的行功法门。修士原来就有土水火三种灵力,现在又增加一种木灵力,如何调和这四种灵力,难度何止增加十倍。

“至于‘辅水’则很难理解。辅什么、怎么辅?这又与‘循环乃成’联系在一起。哪几种属性的灵力参与循环?是水、土、火、木四种,还是水除外?水是用来辅‘生土’的,还是用来辅灵植的,抑或者是用来辅火的?厚土行气诀最难的地方,就是融水,‘辅水’的问题与融水又息息相关。搞不明白‘辅水’,则融水这关就过不了,功法就修不成。但是,具体怎么‘辅水’,只怕也要在尝试之中去解决。每个修士灵根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各种条件也是不一样的。归根结底,还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巫镇山说到此处,意犹未尽,又补了一句:“张道友,难得见到一个对厚土行气诀感兴趣的同道中人,而且还发现了‘增木法’这个关窍,所以多说了几句。我这些都是肤浅的揣测,未必符合创立此功前辈的真意。依我看,要解通这十二字,关键是理解‘循环乃成’,把这个所谓的‘循环’搞明白了,很多细节就能迎刃而解。”

张元敬连忙起身施礼,再三表示感谢。虽然巫镇山对修炼之法讲得比较简单,更多只是对“增木法”原理的阐释,有的地方讲得也很模糊,张元敬还是感到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