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党项人的心思下

胡湘在宣府镇乡下参观了地里的庄稼。

这里的庄稼主要是小米,黍子,莜麦,大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要是种小麦,只能种春小麦。

再往西北就全是草原了,除非有灌溉的水源,否则种任何农作物,产量很低,甚至绝收。

现在这里种地,大部分还是望天收,坡地,没法灌溉,就是有水井,河流也白搭,当然河流边可以灌溉,但夏季大雨很容易把河边的庄稼淹死。

党项人说他们没法种庄稼,其实他们在条件好的地方也种些燕麦,大麦,荞麦等耐寒,耐旱农作物,他们种地更简单,撒了种子,就等到秋天在去收获,和黑非洲种地一样。

整个塞北最好,能种地的地方就是河套地区,分西套(银川平原),东套,

东套分前套,后套,

(后套是后世的巴彦淖尔地区,前套是包头到呼和浩特一带土默川平原。)

但最好的河套是西河套,因为有贺兰山阻挡,那里平原广阔,是黄河水冲积形成,因此土地很肥沃,能用黄河水灌溉的耕地达千万亩,而且还是黄河水自流灌溉区,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被称为塞外江南。

胡湘对刘庆福说,这里的农户要大力养驴,要达到每家一头驴,官府要大力支持,建立官办驴繁养基地。

普通农户养马,养牛成本都高,驴是最好的养的,比马吃的少,而且耐饲料,各种农作物秸秆,干草都能吃。

农民养头驴就相当于家有了强壮的劳力。

有了驴车,百姓的出行距离,也远了。

“胡公子,本想在洋河修建座水库,但这里百姓少,征集不到足够的民夫,”刘庆福说道。

胡湘看过宣府镇户口薄,人口仅五万人,这可是方圆几百里,十几个县。

“通知下面的村长,里长,有党项百姓移民来,都要接纳,还要分给他们土地,农具,救急粮,”

“这都是以前蒙鞑子入侵中原,每次都经过这里,烧杀抢掠,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也幸亏这里山多,百姓们能躲藏在山里,不然百姓更少,”刘庆福说道。

“百姓太需要休养生息了,”胡湘说道。

“冬天时候,要是每家能有件棉衣就好了,这里的冬天,比中原冷多了,”刘庆福说道。

宣府镇虽然靠近燕京,但这里的冬天气温和东北一样,特别寒冷。

胡湘也明白,御寒的棉衣,能极大的增加百姓在寒冷冬天的生存率。

也幸亏棉花在整个燕赵地带得到了推广,今年棉花种植面积有一百多万亩,棉花虽然还紧缺,但今年秋天棉花采摘后过后,能缓解很多了。

而且棉衣还是以后大规模开发东北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