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身处晋王府的陈华亦朝着都督府的方向投去一瞥,深知侯长史胸怀壮志,胸襟广阔。这个时代之士人,鲜有不心忧国家社稷、情牵黎民百姓者,换言之,那时的读书人大多具有高尚的追求与坚定的操守。
侯长史之所以被誉为最为刚直不阿的言官,正因为他饱含理想抱负,对大陈国充满了炽烈的情感与忠诚。因此,陈华才会慧眼识珠,看重侯长史这样的能臣。这样的人才难能可贵,他们脚踏实地办实事,但同时也因过于坚持原则而不善周旋于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显得不够圆滑。
无论如何,谈到治理封地,侯长史堪称卓越,他在京州多年,尽管严厉苛刻的治绩可能会引来怨言,但正因为他的努力,才保住了地方安宁,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民变,确保了百姓安居乐业,未曾发生过激烈的反抗行动,将他视为众矢之的。侯长史在京州的地位稳固且深得民心,实乃不易。
当他提及生产互助组这一方案时,侯长史的眼中闪烁出明亮的光芒,显然这一策略正契合了侯长史内心的期望和考量。这意味着在侯长史的支持下,推广生产互助组的事宜预计能够顺利进行,遇到的阻力和困难相对较小,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陈华打了一尿抖,缩了缩脖子,紧实了一下批在身上的貂毛皮,准备去少府监。
见陈华动了,云婉向陈华走了过来想要扶着他。陈华仔细看了看云婉。今日,云婉依旧身着那袭粉水色裙裳,但内在却添了厚实的冬衣,陈华注意到,那冬衣内层填充的是木棉。在大陈国境内,虽然某些地区存在较大规模的棉花种植,但只有富贵人家才有足够的财力享受棉衣带来的温暖。否则,古人怎会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凉诗句流传至今呢?
"去看看本王吩咐锻造的农具进展如何了。"陈华吩咐道。 "遵命,殿下,奴婢这就为您准备马匹。"云婉回应得体,随后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指挥仆役去马厩预备马匹。
陈华对她的办事效率颇为满意,自从侯文辉外出勘探矿产之后,王府内外的各项琐碎事务均交由云婉妥善打理,她做得条理分明,井井有条。尽管距离那次刺客事件已过去一段时间,但陈华每次外出依然保持着谨慎,必会带上贴身侍卫。
待他走到王府大门时,两名贴身侍卫早已恭候在那里。
这两名侍卫是李门将亲自为他精选的贴身保镖,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名叫魏大勇,弟弟叫做魏大武,专责确保陈华的安全无虞。
抵达少府监后,陈华径直前往查看即将分发给农民们的耕具。这批耕具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来自于此前盈利所得投入新建的工坊,另一部分则专门用于购入耕牛与制造农具。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陈华将无烟蜂窝煤和配套炉具的技术转让给了赵明富家族后,少府监在矿石和煤炭原料的采购成本上显着下降。尤为令陈华满意的是,这部分节省下来的开支,直接从他与赵家交易中的分成中抵扣,无形中为他节省了大量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