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十亩地的玉米,让赵大柱对它们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这里承载着这个小家未来的生活走向!
玉米种子在地里开始膨胀发芽,六天后,玉米芽破土而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嫩黄的小芽逐渐变成绿色!绿汪汪的玉米苗长势喜人,赵大柱夫妇两人,整天就是待在地里,将玉米地照看的无微不至,没有一根杂草!
随着小苗逐渐长大,并且开始拔节,农会的人又带着他们开始剔苗!根据农会学来的技术,玉米之间的间隔需要达到三十厘米,而播种时难免控制不好,所以就需要剔除较为浓密的植株。
虽然心疼,但是赵大柱还是听从农会技术员的话,为玉米进行剔苗!
随着租地政策在大明实行,赵大柱就是租地群众的缩影,大明的粮食产量,将在秋收拔高一大截!
与玉米同等待遇的就是橡胶,随着牛马断收,美洲的商人开始大批量的往大明贩卖橡胶!一中型货船将一船橡胶运到壕镜轻轻松松就能卖到一万多元,而一万多元买成其他商品到本土起码还能再翻一倍,再换成黄金与橡胶,贩卖到大明就又是一倍的利润!
由此以来,大明收购的橡胶堆满了商务部的仓库,当橡胶的数量足够的时候,朱靖坤开启了自行车和三轮自行车的研发项目!
自行车和三轮车,绝对是平民出行拉货的神器!
在东大年轻的时候,一辆三轮自行车的力量有多大,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
自行车和三轮自行的难点就在于轮胎!
以前因为橡胶的原因,大明无法批量制造轮胎,所以没办法制造这两样神器,而现如今,大明通过海外贸易,获得了大量的橡胶和橡胶树,也到了这两样神器面世的时候了!
朱靖坤亲自参与轮胎、气门芯、打气筒的研发,至于车架、轮毂、链条,对于科学院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随着时间来到了1789年10月20日,大明进入了丰收时刻!秋天,不仅是粮食瓜果的丰收时刻,也是大明科学院的丰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