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真就入主了中原,那只有一个解释:野猪皮再烂,老百姓也宁愿跪着请他们来“解放”,不会更坏了。
这些景象,和宋朝直至崖山战败亡国、还有十万军民跟着小皇帝跳海殉国、不与鞑子过活的景象相比,不是身在这里,就很难理解很难想象。
这也是赵宋政治文化的独特之处。
怀着复杂心思,如今更见成熟的高明跟随着义父梁师成进入殿堂后,端正的施礼道:“臣高明,见过官家。”
这也是宋朝特点,非正式场合不叫陛下,且文臣原则上不行跪拜之礼。
赵佶脾气好,修养高,审美也高,天生喜欢“好看”的东西。
现在见高俅家的小衙内生的白净俊俏,且目不斜视,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垂手站立时身子犹如笔杆,如此,赵佶天然就对这人喜爱。
想到就是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书生,于宣德楼上神勇救驾、更是高兴!
看了好久,都尼玛把小高弄得有鸡皮疙瘩了,赵佶才摆手笑道:“小高卿家免礼,看座。”
梁师成心叫乖乖!
皆因到这殿里来觐见的人,除蔡京以太师之尊会所谓的看座外,这个待遇张康国高俅等人都没有。
也就眼前这小高衙内了。
接下来,赵佶不提那日救驾之事,总感觉血腥又晦气,连想都不愿意去想当时的场面。
只是又温文尔雅的微笑着道:“高俅还真过谦了,小高卿家生的如此俊俏,又有文采,有勇有谋,出身忠良世家,乃当世后生第一。在朕看来,和那韩世忠比正是一时之亮瑜。”
高明拱手道:“陛下抬爱,让小臣不敢当。论及文采书画才艺者,微臣不信谁能出今上其右。论勇谋,韩世忠堪比古时兵仙韩信,小臣自愧不如。”
特别是以pro的语气,强调了“兵仙韩信”!
反正这种春秋笔法是司马圣人最先玩的,先让兴头上的皇帝认同两个姓韩的是兵仙。
然后,就等着国子监、乃至天下书院读书人们依照小高的春秋思路,逐步把韩信黑进历史垃圾堆,那时再看赵佶的微反应,基本就能知道,可不可以撸韩世忠了。
赵佶倒是很喜欢高明这种读书人的儒雅谦虚,捻着胡须笑道:“小高卿家过谦了,不少人告诉朕,你可也算少见的会带兵打仗的文人,二龙山等战打的可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