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唐第一毒士

说到阎庄,可能许多人并不熟悉,但他可是大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首席谋士,也是策划和发动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阎庄来自河北沧州景城,关于他早年的经历,史书上并无太多记载。不过幸运的是,近年来在洛阳出土的严父墓志铭,为我们填补了他那段空白的人生。根据墓志铭的记载,阎庄的父亲严父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先生,精通《春秋》和《周易》。后来,严父通过观测天象,断定天下将会更换皇帝。

于是暗中嘱托阎庄辅佐安禄山。在这简短的记载背后,其实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和细节。每一个字都可能蕴含着深意,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造反作为株连九族的高风险项目,闫庄的父亲严父真的只看了一通星星,就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参加吗?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表面的记载来判断,而应该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去理解。

当我们翻开史料,会发现唐朝灭亡以前,中国的主导政治力量是以门阀、士族、外戚等世袭贵族为主,可以统称为贵族政治。尽管唐朝时期门阀世家开始走向衰落,但他们的势力依然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原本通过公平竞争选拔人才,为平民百姓提供上升通道的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实施过程中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真正有才华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出身平凡的人来说,要想突破这种不公平的上升通道限制,获得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现有的规则。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闫庄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深知自己如果按照正常的途径发展,很难有出头之日。他渴望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造反,或许正是他认为能够打破现有秩序,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最佳途径。

然而,要发动一场造反并非易事,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支持。闫庄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积极筹备,寻找支持者和盟友。而安禄山,无疑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对于出身寒微的闫庄严来说,安禄山的另一个重要谋士高尚同样也是如此。高尚的出身更加贫贱,他的母亲靠乞讨为生。尽管成年后才华横溢,但他却无法进入仕途,只能无奈地怒吼:“高不为民,当举世而死!中不能咬草根,以求活耳!”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宁愿轰轰烈烈地死去,也不愿意苟且偷生、碌碌无为地活着。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人脉的“三无人员”,闫庄将自己的人生当作赌注押在了安禄山身上,渴望通过他建立功勋,成就一番事业。细细想来,安史之乱实际上是众多不甘平庸的人和野心勃勃的人共同参与的一场世纪豪赌。他们都想通过这场叛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欲望。这些人的心态或许可以理解,但他们的行为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让无数百姓遭受了苦难。历史总是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它。

据历史记载,最初手握三镇重兵的安禄山,内心深处逐渐对唐朝政府产生了轻蔑之情,但他对于发动叛乱仍然犹豫不决。尽管他名义上掌控着三个军事重镇的兵力,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半镇的实力。正是在以沿庄为首的一群人的劝说下,安禄山最终下定了决心,决定起兵造反。

在安禄山起兵前的几个月里,只有他的两个重要谋士闫庄、高尚和大将阿什的程庆三个人知道这个计划,其他的将领和文官都一无所知。作为这场豪赌的核心参与者之一,闫庄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闫庄的整个家族在锦城被当地官员一网打尽,并全部遭到诛杀。

安禄山起兵之初进展较为顺利,一路势如破竹。然而,当他们到达潼关城下时,遇到了哥舒翰的顽强抵抗,军队前进受阻。此时,河北地区的战局也开始变得不利,形势急转直下。

安禄山开始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了闫庄高尚这些谋士的身上,但在大将田乾真的劝说下,两人最终还是和好如初。然而,随着唐玄宗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哥书翰在灵宝之战中失败,这让安禄山的处境一下子变得乐观起来。通关沦陷之后,叛军轻松地占领了长安。

随着安禄山宣布自立为帝,阎庄作为他的首席谋臣,被授予了中枢侍郎的职位。在这个时候,安禄山手下的将领们想要汇报事务必须先经过闫庄,他的权力可谓是如日中天。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地位已经算是实现了出人头地的梦想。

小主,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