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多少有点儿怀疑自己的耳朵。
“你给咱解释解释。”
朱皇帝直勾勾的盯着杨少峰,说道:“什么叫做哪一社里要是没个粮仓,说出去会被人笑话?”
宁阳县到底富成什么样儿了?
他娘的,朝廷的太仓、常平仓、预备仓都还没搞多明白呢,你宁阳县就搞起了社仓?
杨少峰则是嘿嘿讪笑一声,说道:“那个……岳父大人不是下诏蠲免三年赋税么,百姓不需要交赋税,又不能酿酒,家里剩下的粮食自然就多了些。”
“偏偏宁阳县的百姓又是一群穷怕了饿怕了的蠢蛋。”
“就是平籴粮食也只能可着常平仓和预备仓、义仓的几个粮仓来。”
“让他们卖粮食那是万万不行。”
“再加上宁阳县县库本身也穷的叮当响。”
“所以那些蠢蛋们就自己搞粮仓存粮。”
“说是粮仓,实际上还是各家存各家的粮食。”
朱皇帝很想问问杨少峰,这样儿的蠢蛋能不能再多点儿?
或者说,咱大明六千多万百姓,啥时候才能全部变成这样儿的蠢蛋?
不对。
这狗东西刚刚说的是百姓因为不能交赋税,也不能酿酒,所以剩下的粮食才会多一些。
要是交了赋税或者拿来酿酒,是不是剩下的粮食就少了?
还有,这狗东西是不是又在趁机阴阳怪气?
正当朱皇帝暗自琢磨时,杨少峰却是越说越来劲。
“要小婿说,那些蠢蛋就不该囤那么多的粮食。”
“该卖的就拿去卖。”
“实在不行也该囤新粮、卖旧粮。”
“这些蠢蛋倒好,新粮舍不得吃,存着存着就变成了旧粮。”
“旧粮舍不得卖,一家老小就只能天天玩了命的吃旧粮。”
“希望登州府这里的百姓别这么蠢。”
“毕竟水果这玩意儿没粮食耐放。”
“……”
朱皇帝这会儿并不想搭理杨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