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屋中,张三照例把一天的医案做了记录,又做了一些学习笔记。感觉精神有些疲乏就打开电脑在爱医论坛里溜达,一登录就看到有消息弹出,是黄丹发出的一个病案,张三以为又是黄丹遇到了无法解决的病症,但是想到没有接到对方电话,应该不是急症。于是也不着急。
案例很有趣,是黄丹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个病患,患者男性,二十三岁,学生,西医诊断是过敏性哮喘,今年是患病第三年,发作时间是每年五月开始,十月结束。无病史,患病原因是参加学校马拉松跑步,结束后喝了大量冰水,又吃了冷食。回到学校就开始气喘,之后形成习惯气喘,伴随有烦躁病症。每年都要吃西药才能控制,但是第二年还会继续发作,中医开具的药剂都是宣肺平喘的,可是效果也不好,依然会定期发作。
黄丹的科室主任接诊了这个病人,暂时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只是给病人新换了一方宣肺平喘的药物。
三天后,病人复诊,主任开具的药剂也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患者心烦依旧,气喘好了一些,但是患者自觉和以前吃过的中药效果都差不多,主任也知道自己的治疗效果应该不会太好,这次也就是一个试方。
黄丹作为科室主任的学生,参与了全部治疗过程。这三天主任也考虑过这个病症,科室除了宣肺止咳的方剂,他实在想不出还该怎么治疗,脉象也显示肺部宣发不利,何况还有西医做出的诊断附证。没办法,只能请出自己的老师出山。黄丹描述情况到此为止了,再没有后续。
张瑞看着生气,吊胃口最讨厌,要么你别说,要么你就说清楚,这让人不上不下的。就试着对话,正好黄丹在线,两个人就聊了起来。黄丹只是看这个病案有些意思,就给张三分享了。当然他也有想法,想看看张三能不能仅凭自己的描述就给病人做一辩证,或者能开出一张让自己惊艳的方剂出来。
张三清楚知道,如果这是他的病人,大概率也是会开一些宣肺止喘的药方,黄丹作为科室主任的学生,见到了这个病人带来的药方,是之前病人在其他中医那里开具的药方,而且不是一张。明显是效果不好又换了方子。方子虽然不同,但都是宣肺止喘的功效。能找到他们医院,那一定是也没有好的办法了。
张三自问医术不可能超越了黄丹的老师,就急着询问后续的治疗。黄丹也嫌打字麻烦,又实在见不得张三那种一句话要按分钟来计算的打字速度,就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张三的手机上。
原来黄丹的老师,也就是科室主任的师傅是国内着名专家刘一舟,中医很讲究个师承,刘一舟是黄丹老师的师傅,但黄丹的老师却不是黄丹的师傅,只是黄丹医学院上学期间的代课老师。换句话说,老师不是师傅,这是两个关系。
黄丹一心想入主任门墙,只是主任一直没有给他机会。这次主任治疗效果不好,就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好坏自己是有师承的人,一个气喘居然束手无策。当即就和师傅联系,自己丢人无所谓,可是不能让师门蒙羞。
黄丹看刘老驾到就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想着把这个病人的病案全部记熟,再把刘老的治疗盯紧了,说不定就有机会让刘老另眼相看,拜师刘老不敢想,但是改变自己对自家老师的称谓还是很期待的。所以黄丹不仅把医案记得牢固,甚至刘老的诊治过程都被他记了个清楚。
“刘老只是做了脉诊和舌诊,又问了一下病因,就开了方子,你猜是什么?”可能是知道了张三岁数比自己还小,黄丹现在对张三的态度改变了很多,不是之前有些谨慎小心翼翼的语气了。“如果不是宣肺止咳的经方,那就是刘老另辟蹊径了。”
张三有自己的判断,宣肺止咳的药剂没用,只能说明药不对症。但是患者的症状又的确是肺气不利。这就有些矛盾了。难点也是在这里。“栀子豉汤。”黄丹直接点题,等待张三反应。“栀子豉汤?”张三的反应没有超出黄丹预料。“栀子豉汤不治疗气喘啊,难道患者不是肺气不利?不对啊,那咳嗽怎么解释?”
张三满脑子都是疑问。伤寒论中栀子豉汤应用有五六条之多,这是一经方啊。“病理,医理呢?”张三追问黄丹。
“当时刘老没说,这方子我也没有理解,主任也没有理解。刘老只说要等三天后再次复诊才能知道是否有效。”说完又有些调侃的问张三,“张老师,你试着想想,看能不能想通这个医理。我可以告诉你答案,这方子有用。”
这不是废话嘛,刘老一代医术大家,怎么可能随便开出方子呢。张三对于黄丹的出题有些郁闷。放下电话,仔细回忆脑中关于栀子豉汤的所有文字。只有在《伤寒论》二十二条中有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发汗则燥。。。。。。。。。客气动隔,。。。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小主,
张三又认真琢磨伤寒二十二条,不一会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伤寒论中,气喘不是主症啊,第二十二条说的很清楚腹满而喘,栀子豉汤治疗主症是烦躁。只有吃饱的情况下才会有气喘。又结合黄丹给出的一些信息,也就理解了刘老的医理,说白了还是辩证有问题。
拿起电话就回拨给黄丹,黄丹还有些纳闷这个速度只怕应该还没有明病理,更不可能知医理吧,可是他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张三并不是无中生有就通晓医理病理,而是有刘老车辙在前,他从结果倒推自然会节省大量时间。即使是黄丹的老师给点时间也应该能想清楚这方剂的医理。
“患者舌上是否有胎?”只听张三这一问,黄丹就叹了口气。他知道张三已经都明白了。心里暗恨,大爷的,如果当时就把这药方给张三看,我这会说不定已经都改口了。
张三得到答案后,就全部都想明白了。“你比我的老师思路都快啊,他是第二天才明白的,还给我讲了医理。你是怎么想明白的?”
黄丹不甘心呐,多好的机会被自己错过了,如果当时自己能多想一想,只要能想起张三,多年的心愿就能达成啊。“对症啊,畏热,五月到十月不正好是夏天,病人不就是这段时间犯病嘛,运动后喝了冰水又吃了冷食,应该就是胸中有郁热,不能宣发是被胸膈阻拦。所以气喘。主要是我太强调病症主次了,所以没有想到这方面,只想着主症应该是烦躁。而病人表现的主症是气喘。。。。”
黄丹有些想挂电话了,没意思,本身因为错过了一次机会就有些失落,现在又被张三光芒扫过,心情一下有些黯淡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张三挂了电话。黄丹告诉他的结果与他的预计还是有些出入,患者服药三天后再次来复诊,这次刘老也在等待,患者告诉刘老,服药后气喘没有明显减轻,但是心里不再烦闷了,他觉得这次服药和之前服药后的感受截然不同。想继续吃下去。
刘老知道药剂已经见效,想要根治气喘只要坚持继续服药就好,应该四周时间就能治愈。于是就又开了栀子豉汤给患者,这次治疗也就告一段落。
张三想着经方应该有立竿见影功效的,没想到对气喘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思索一会突然拍了一下自己脑袋,可不是嘛,栀子豉汤主治是烦躁之症,气喘只是附症。三天就止住了烦躁可不就是立竿见影嘛。
这个病例张三收获良多。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活字。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辩证还是太过方正了,说白了就是太僵硬,还是被有是证用时方给束缚了,这也是缺乏临床实践和没有良师指导有关。书读的太死了,想到刘老精湛医术,不由神往。脑中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日自己参加交流会时杨老的风采,一时之间心痴神呆。。。。。。。
回到自己屋中,张三照例把一天的医案做了记录,又做了一些学习笔记。感觉精神有些疲乏就打开电脑在爱医论坛里溜达,一登录就看到有消息弹出,是黄丹发出的一个病案,张三以为又是黄丹遇到了无法解决的病症,但是想到没有接到对方电话,应该不是急症。于是也不着急。